西亚试剂:菌物药探秘
发布时间:2025-07-19
在我们的记忆里,从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中,地球上最好的药是灵芝,可以让人起死回生。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在历史上,“芝”的确被推崇为“仙草”。可以肯定的是,部分被称为“芝”的食药用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属于真菌。
菌物药探秘
撰文供图 杨国力
真菌属于有胞型真核生物,与动物、植物相同而区别于细菌。现代的菌物药是真菌以自身组织(子实体、孢子等)或从中提取出的功能因子(多糖、甾醇、黄酮、生物碱等)制成的一类具有功能活性的生物制剂。菌物药按照入药方式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药用真菌,是指菌物自身组织,如子实体、菌丝体、孢子或菌核等直接作为药物来用于预防、抑制或治疗疾病;另一类是真菌药物,即指从真菌的组织或发酵菌液中提取出的一些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甙类、生物碱、甾醇类、黄酮类等营养因子或代谢产物。
菌物药溯源
在中国以菌物入药已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5000多前,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就用它们为先民除疾治病。先秦时代的《尔雅》出现了“菌芝”“中馗”等菌类名称。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六芝”,即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另有茯苓、猪苓、桑耳、五木耳、雷丸和白僵蚕等品种。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以及《名医别录》中记载了“马勃、蝉花”等。葛洪的《抱朴子》列出了数百种菌类的名称。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灵芝、茯苓、雷丸、槐耳、木耳、银耳、猪苓、香蕈、马勃等几十种药用真菌。到清代的《本草备要》又增加冬虫夏草等。还有《唐新修本草》《菌性论》《本草拾遗》《日用本草》等典籍中都有对菌物入药较详细的记载和阐述。其中有的名称沿用至今,有的古代菌类已经失传。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庄毅教授介绍,我国已报道食用药用真菌近1000种,有450余种真菌具有药效,单被正式列入药用的真菌有50多种,常用的有30多种,被明确纳入药典的有6种,分别为灵芝、云芝、茯苓、猪苓、雷丸和冬虫夏草。茯苓更是其中应用最多的一味。
由于真菌为异养型生物,且甲壳质的细胞壁(cell wall)不同于植物细胞,同时真菌内的酶和DNA也不同于植物,在20世纪初,拥有几十万物种的真菌从植物界分离出来,另建系统为真菌界。那么,以往归属于植物药内的“真菌类中药”也就失去了作为植物药的依据。在1998年,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药学会药用真菌专业组通过了协商,并征求了全国70多位菌物与药物方面的高级专家得意见,最终联名向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菌物药”,用于区分植物药和动物药。
菌物药从何而来?
药物真菌和真菌药物是菌物药的两大分支。以真菌自身组织如子实体、菌核等入药者称药用真菌。药用真菌的来源靠野生采集或者人工培育生产,属于农业型生产。药用真菌大多属于较高等的真菌,其药用方式多种,单味应用或者配伍于复方汤剂、中成药。
- 以上资料由西亚试剂:http://www.xiyashiji.com/ 提供此产品的详细信息如密度,含量,分子式,分子量等均可在西亚官网查询
- 相关产品如汞乙酸汞氯化汞氧化汞碘化汞硫酸汞硝酸汞溴化汞硝酸亚汞氯化亚汞乙酸苯汞碘化汞钾硫氰酸汞氯化氨基汞三氯生三氯氧磷三氯乙烯水合氯醛三氯化磷三氯化钌三氯化钛三氯化铱三氯化铑三氯硫磷三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卡班TCC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无水氯化铝三氯乙酸酐三氯乙酸钠碘甲烷二碘甲烷三碘甲烷 三氟碘甲烷硫酸二甲酯氯磺酸苯硫酚苯硫酚钠3-氨基苯硫酚2,6-二氯苯硫酚2,4-二氯苯硫酚2,5-二氯苯硫酚2-甲氧基苯硫酚2-氯乙醇氯甲基甲醚 等均有销售.欢迎订购
下一篇:西亚试剂:Maternal and genetic factors determine early life telom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