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试剂:癌症(cancer)免疫疗法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5-08-24
今年最亮丽的数据仍然是anti-PD1单抗治疗黑素瘤的两项Ib期试验:nivolumab(3mg/kg)+ipilimumab(1mg/kg)实现94%的1年生存率、88%的2年生存率,虽然副作用可能有点大(62%的患者出现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23%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停止治疗);而MK-3475对于ipilimumab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也实现了28%的客观应答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5.4个月。
如今nivolumab、MK-3475、MPDL3280A都拿到了FDA突破性药物资格,Merck已经递交MK-3475的上市申请,PDUFA日期为2014年10月28日,nivolumab、MPDL3280A、MEDI4736应该也在2015-2016年间上市。MK-3475的I期试验(NCT01295827)注册时间是2011年02月,今年10月就将通过FDA审批上市,BigPharma的临床推进速度让人吃惊。
Anti-PD1/PDL1单抗的上市越来越近,各大分析机构也赶忙预测市场分布,Bristol-MyersSquibb起步早、数量多、适应症广,市场份额可能是最大的,Merck临床推进速度快,抢先上市也有不错的机会,Roche、AstraZeneca收拾残局。不过Bristol-MyersSquibb的两个副作用相对较大,2020年以后面临大量竞争可能走弱。就国内的情况而言,ipilimumab是2011年申报临床,nivolumab和MK-3475都是2014年05月申报临床。国产的anti-PD1/PDL1有中美华世通、中山康方、上海君实、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百济神州等,目前都还没有申报临床,上市时间应该会晚于外企,毕竟都是小企业或学术机构,研发资金很难一步到位,申报注册也不是轻车熟路。
癌症(cancer)免疫疗法量身定制的适应症是黑素瘤,因为黑素瘤中存在大量T细胞浸润,对T细胞激活性的药物比较敏感,但这个适应症在中国没有市场,国内每年新发病例才2万,跟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不在一个数量级。国内最想做的适应症应该是非小细胞肺癌(目前还没有anti-PD1/PDL1单抗治疗胃癌、肝癌的阳性数据),上市的话大概要300例数据,临床试验费用估计要1亿RMB。
国内能掏1亿元的土豪多得是,问题是这种药物在欧美一定有市场,在中国则是市场难料,国内对高端生物制品的消费能力有限。就拿中信国健的益赛普来说,定价已经是低得不能再低了,每月只需大约6000元RMB,价格只有依那西普的1/3不到,而且竞争者很少,但年销售额也只到了10亿RMB这个级别,与欧美数百亿美元的anti-TNF市场没得比。
因为癌症(cancer)种类繁多,临床治疗又是细致地分期、分型,适用某种抗癌药的患者数量其实很少,用药治疗时间也不长,这导致抗癌药历来是天价。伊马替尼仿制药定价是4500/月,自主研发埃克替尼是12000元/月,自主研发anti-PD1单抗的定价起码是15000元/月,这笔钱谁来支付?
如果完全由患者自费,癌症(cancer)免疫疗法在中国救不了多少人,反而会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还嫌医疗体系不够乱吗?医保支付?这倒是有可能,问题是企业、市场都没有决定权,这个风险是投资者最不愿意面对的。辛辛苦苦投入上亿元,痛苦地坚持10年将新药推上市场,最终取得多大收益完全被别人操控。
这就是中国新药研发的困境,政府全力支持你做新药,患者呼天抢地要你做新药,但支付方只是一句“等你做出新药再说”打发了。我相信中国有自主研发新药的能力,但是怀疑中国有消费高端药品的能力,不确定投资做新药是否比余额宝的收益高
- 以上资料由西亚试剂:http://www.xiyashiji.com/ 提供此产品的详细信息如密度,含量,分子式,分子量等均可在西亚官网查询
- 相关产品如汞乙酸汞氯化汞氧化汞碘化汞硫酸汞硝酸汞溴化汞硝酸亚汞氯化亚汞乙酸苯汞碘化汞钾硫氰酸汞氯化氨基汞三氯生三氯氧磷三氯乙烯水合氯醛三氯化磷三氯化钌三氯化钛三氯化铱三氯化铑三氯硫磷三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卡班TCC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无水氯化铝三氯乙酸酐三氯乙酸钠碘甲烷二碘甲烷三碘甲烷 三氟碘甲烷硫酸二甲酯氯磺酸苯硫酚苯硫酚钠3-氨基苯硫酚2,6-二氯苯硫酚2,4-二氯苯硫酚2,5-二氯苯硫酚2-甲氧基苯硫酚2-氯乙醇氯甲基甲醚 等均有销售.欢迎订购
下一篇:西亚试剂:细胞分裂的强大抑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