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试剂:HIV穿越细胞膜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5-09-15
为何HIV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免疫细胞?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人员最近获得了一项重大发现:当HIV停靠在宿主细胞上后,降低了与细胞膜结合所需的能量,对免疫细胞的感染变得更加容易。这项发现,为计算机模拟HIV动力学,为新药研发和预防致死性感染提供了重要参考。详细内容刊登于“Biophysical Journal”杂志。
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物理学副教授Stephanie Tristram-Nagle说,我们发现HIV融合肽明显降低了HIV与类细胞膜(cell-like membrane)结合所需的能量。这有助于膜变弯曲——HIV与免疫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过程的必需步骤。
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利用X-ray研究HIV融合肽(某个蛋白的一部分)对人造脂质双分子层(模拟普通细胞膜)的能量的影响。脂质双分子层为细胞抵御外源物质提供了一道保护性屏障,当然也含有识别其它细胞、与其它细胞进行交流所需的分子。细胞间会通过小的、含有蛋白的囊泡或者其它分子载体进行沟通。递送“货物”时,来自于一个细胞的囊膜与另一个细胞的外膜融合,形成一种名为融合中间体(fusion intermediates)的混合结构。
进化过程中,病毒也获得了与细胞融合卸载其遗传物质的技巧,将宿主细胞变成病毒的“生产车间”。HIV首先利用gp120分子将自身锁定在宿主免疫T细胞上,接着在gp41的辅助下渗入T细胞膜。融合过程离不开gp41中一个名为融合肽23(FP-23)的小片段。先前的研究结果显示,FP-23能够与血细胞和其它人造类细胞结构——脂质体(liposomes)融合,甚至能够破坏这些结构。
研究人员说,FP-23在病毒融合过程中有多种重要作用。一个已知的作用是,FP-23附着在T细胞上,辅助gp41变形,进而通过T细胞提高HIV的 RNA和蛋白的量。卡耐基梅隆研究小组发现,P-23还有一种重要功能——降低融合中间体的自由能。这种短暂的形状随着HIV进入T细胞而产生、消失。
通常情况下,细胞膜是抗弯曲的。研究人员能够测定克服这种抗性所需的能量。卡耐基梅隆小组发现,FP-23增长到之前的13倍(依细胞膜厚度而定)减少了其渗过人造细胞膜所需的能量。
Tristram-Nagle认为穿膜所需能量减少,可能是HIV轻易感染细胞的部分原因,新发现将会改变了病毒-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病毒感染细胞的普通途径,因此实验所用方法有望用于观察其它病毒系统。许多病毒可以通过有效降低透过细胞外膜的能量而进入细胞。
卡耐基梅隆研究人员利用X-ray检测FP-23对脂质双分子层的效果。脂质双分子层的状态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液相与细胞膜生理学状态最为相近。利用X-ray漫散射,研究小组对携带FP-23肽的不同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脂质双分子层的厚度也各不相同,影响了细胞膜的硬度。
研究是在卡耐基梅隆的CHESS synchrotron操作的。CHESS synchrotron提供了适合多项研究的X-ray高密度源。Tristram-Nagle等下一步打算研究FP-23和胆固醇(一种已知的调节细胞膜硬度的分子)。
- 以上资料由西亚试剂:http://www.xiyashiji.com/ 提供此产品的详细信息如密度,含量,分子式,分子量等均可在西亚官网查询
- 相关产品如汞乙酸汞氯化汞氧化汞碘化汞硫酸汞硝酸汞溴化汞硝酸亚汞氯化亚汞乙酸苯汞碘化汞钾硫氰酸汞氯化氨基汞三氯生三氯氧磷三氯乙烯水合氯醛三氯化磷三氯化钌三氯化钛三氯化铱三氯化铑三氯硫磷三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卡班TCC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无水氯化铝三氯乙酸酐三氯乙酸钠碘甲烷二碘甲烷三碘甲烷 三氟碘甲烷硫酸二甲酯氯磺酸苯硫酚苯硫酚钠3-氨基苯硫酚2,6-二氯苯硫酚2,4-二氯苯硫酚2,5-二氯苯硫酚2-甲氧基苯硫酚2-氯乙醇氯甲基甲醚 等均有销售.欢迎订购
上一篇: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环实现国产化
下一篇:西亚试剂:发现第二个干细胞维持多能性的关键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