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二碘全氟辛烷
发布时间:2025-08-17

1. 稳定性:1,8-二碘全氟辛烷在常温下非常稳定,不易分解或氧化。
2. 溶解性:1,8-二碘全氟辛烷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如氯仿、四氯化碳等。
3. 反应性:1,8-二碘全氟辛烷可以与多种试剂发生反应,如氢化铝锂、三甲基硅烷基锂等。
具体来说,1,8-二碘全氟辛烷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 与氢化铝锂反应:生成1,8-二碘全氟辛基锂(C8F17LiI),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 与三甲基硅烷基锂反应:生成1,8-二碘全氟辛基三甲基硅烷基锂(C8F17SiMe3Li),该化合物可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1. GHS分类: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1,8-二碘全氟辛烷可能被归类为易燃液体,类别2(Flash point ≥35°C and <60°C)。此外,由于其含有碘原子,也可能具有特定的健康危害。
2. 安全术语: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罩。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 S23:不要吸入蒸气/烟雾/气体/喷雾。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10:易燃。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 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食入后禁止催吐。
-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以防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 特殊作业注意事项: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6.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时,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8. 安全数据表(SDS):SDS通常包含化学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以及安全术语等。对于1,8-二碘全氟辛烷,其SDS将提供关于该化学品的全面安全信息,以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安全地处理、储存和使用该化学品。
以下是1,8-二碘全氟辛烷的一些质量指标: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2. 密度:相对密度约为1.65 g/cm3(20°C)。
3. 沸点:约290°C(748 K)。
4. 折射率:nD20 = 1.476(20°C)。
5. 粘度:根据温度和剪切速率的不同,粘度范围在0.5-1 mPa·s之间。
6. 闪点:约290°C(748 K)。
7. PKa值:pKa1 = 3.5,pKa2 = 6.5。
8. pH值:在室温下呈酸性,pH值约为2-3。
上一篇:2,4-二甲基-1-戊烯下一篇:DL-天冬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