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氨基-3-溴喹啉
发布时间:2025-08-01

一、基本化学性质
1. 碱性
- 定义:4-氨基-3-溴喹啉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NH2)基团,氨基具有孤对电子,可以与质子结合,因此该化合物具有弱碱性。
- 电离常数:由于氨基的孤对电子能够吸引溶液中的质子(H+),4-氨基-3-溴喹啉在水溶液中可以部分电离成相应的共轭酸。
- 反应实例:在酸性条件下,氨基会接受一个质子,形成铵离子(-NH3+),这使其在酸性介质中表现为带正电荷的离子。
2. 亲核性
- 定义:亲核性是指分子或离子吸引和共享电子对的能力。由于氨基上的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4-氨基-3-溴喹啉表现出一定的亲核性。
- 反应类型:这种亲核性使得该化合物容易参与亲核取代反应,如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形成C-N键。
- 应用领域:利用这一特性,4-氨基-3-溴喹啉可以用于合成多种有机碱和杂环化合物。
3. 芳香性
- 定义:芳香性是指分子中存在环状共轭体系,具有特殊的化学稳定性。4-氨基-3-溴喹啉中的喹啉环具有芳香性。
- 结构特征:喹啉环包含10个π电子,符合休克尔规则(4n+2规则),这使得其具有芳香性。
- 化学反应:芳香性使得喹啉环在亲电取代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例如硝化、磺化等反应。
二、官能团的化学反应
1. 氨基的反应
- 酰化反应:氨基可以与酰氯或酸酐反应,生成酰胺衍生物。这类反应常用于药物合成中的酰胺键形成。
- 磺酰化反应:与磺酰氯反应,生成磺酰胺,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用于引入磺酰基团,改变化合物的极性和溶解性。
- 氧化反应:在适当的氧化剂作用下,氨基可以被氧化成硝基或其他氧化态的氮化合物。
2. 溴原子的反应
- 亲核取代反应:溴原子是较好的离去基团,可以被胺、酚等亲核试剂取代,生成相应的氨基或酚基衍生物。
- 消除反应:在碱性条件下,β位氢原子可以与溴原子一起被消除,形成炔烃或芳构化产物。
- 过渡金属催化反应:在钯或铜等过渡金属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如Heck反应、Suzuki反应等,形成新的碳-碳键。
三、光谱性质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吸收峰:由于喹啉环的共轭体系,4-氨基-3-溴喹啉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有特征吸收峰,这些吸收峰可以用来鉴定该化合物的存在。
- 影响因素:溶剂极性、pH值等外界条件会影响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2. 核磁共振谱
- 氢谱:在氢谱(1H NMR)中,喹啉环上的氢原子会产生特征峰,通过化学位移和积分可以确定氢原子的数量和相对位置。
- 碳谱:在碳谱(13C NMR)中,可以看到喹啉环上不同碳原子的特征峰,有助于进一步确认分子结构。
3. 红外光谱
- 特征峰:氨基的N-H伸缩振动在3300-3500 cm^-1范围内,出现强吸收峰;C=C和C=N的伸缩振动在1500-1600 cm^-1范围内。
- 指纹区:低于1500 cm^-1的峰被称为指纹区,这些峰对特定分子结构非常敏感,可以用于精确鉴定化合物。
1. GHS分类:
-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
- 眼刺激(类别2B)。
- 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3. 风险术语: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予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使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 特殊危险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
-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包括确保容器密闭,防止破损,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废弃。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应包含上述所有信息,以及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等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正确处理和使用4-氨基-3-溴喹啉至关重要。
1. 外观(Appearance)
- 性状: 通常为固体,颜色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
- 杂质: 无明显可见的杂质或异物。
2. 鉴别(Identification)
- 红外光谱(IR): 应符合标准红外光谱图。
- 核磁共振(NMR): 氢谱和碳谱应符合结构特征。
- 质谱(MS): 分子离子峰应与理论值相符。
3. 纯度(Purity)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采用适当的HPLC方法测定主成分含量,通常应≥98%。
- 气相色谱(GC): 如果适用,可用于检测挥发性杂质。
4. 含量测定(Assay)
- 滴定法: 如非水滴定法,可以测定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 通过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定量分析。
5. 有关物质(Related Substances)
- 总杂: 所有杂质的总量不应超过规定限度,通常≤1.0%。
- 单个杂质: 每个单独杂质的含量也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0.1-0.5%。
6. 水分(Water Content)
- 卡尔费休法(Karl Fischer Titration): 水分含量应控制在规定限度内,通常≤0.5%。
7. 炽灼残渣(Residue on Ignition)
- 应≤0.1%,表示在高温下挥发后残留的无机物含量。
8. 重金属(Heavy Metals)
- 重金属总量应≤10 ppm(parts per million),常用方法为硫化氢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
9. 砷盐(Arsenic Salts)
- 砷盐含量应≤2 ppm,常用古蔡氏法(Gutzeit Method)。
10. 物理性质
- 熔点(Melting Point): 应明确记录并符合文献或标准数据。
- 旋光度(Optical Rotation): 对于有光学活性的样品,需要测定其旋光度。
11. 微生物检查(Microbial Testing)
- 对于用于制药的原料药,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测试,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
- 无菌试验: 如果用于无菌制剂生产,需要进行无菌检查。
12. 包装与储存(Packaging and Storage)
- 包装材料: 应使用适当的材料防止污染和吸潮。
- 储存条件: 避光、干燥、低温保存,具体温度和湿度根据产品特性确定。
13. 稳定性(Stability)
- 加速试验: 在规定的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观察样品的稳定性。
- 长期试验: 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进行,观察样品的有效期。
14. 安全与环保(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毒性评估: 根据用途进行必要的毒理学测试。
- 环境影响: 评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上一篇:3-氯-N-Fmoc-L-苯丙氨酸下一篇:6-姜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