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异丙酯(单双酯混合物)
发布时间:2025-08-19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1. 分子式与分子量:
- 磷酸异丙酯(单双酯混合物)的分子式为C9H24O8P2,分子量为322.23。
2. 化学分类:
- 磷酸异丙酯属于正磷酸酯类,是磷酸的酯衍生物,根据取代烃基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伯磷酸酯、仲磷酸酯和叔磷酸酯。
二、物理性质
1. 外观与状态:
- 常温常压下,磷酸异丙酯为清晰液体,无可见污染物。
2. 密度与折射率:
- 其密度约为1.18 g/cm³,折射率在1.4200至1.4250之间。这些物理参数对于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溶解性:
- 虽然具体溶解性数据未直接给出,但作为磷酸酯类化合物,磷酸异丙酯可能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4. 挥发性:
- 磷酸异丙酯具有低挥发性,这有助于减少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损失。
三、化学反应性
1. 水解稳定性:
- 磷酸酯类化合物通常对水解敏感,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酸性或碱性环境),其水解速率会加快。因此,在使用和储存磷酸异丙酯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强酸、强碱接触。
2. 热稳定性:
- 磷酸异丙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超过其分解温度(如闪点52°C)时,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在加热或高温环境下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
3. 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性:
- 磷酸异丙酯可以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或产生特定的化学效应。例如,它可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影响其化学性质和应用效果。
四、应用与安全注意事项
1. 应用领域:
- 磷酸异丙酯广泛应用于含磷农药、神经毒气、难燃液压油、润滑油等领域。此外,它还可能用于合成香料等其他领域。
2. 安全注意事项:
- 由于磷酸异丙酯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因此在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并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同时,应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1. GHS分类:
- 根据GHS(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磷酸异丙酯可能被分类为易燃液体、皮肤腐蚀/刺激物或对水生环境有毒性的物质,具体取决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然而,具体的GHS分类需要参考最新的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或相关法规。
2. 安全术语:
- 避免吸入蒸气、雾或气体。
-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 避免与眼睛、皮肤和衣物接触。
-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操作时禁止进食、饮水或吸烟。
- 容器中可能含有残余物,小心处理。
3. 风险术语:
- 吞咽有害。
- 造成皮肤刺激。
- 造成严重眼刺激。
- 吸入有害。
- 可能对生育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影响。
- 易燃液体和蒸气。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用活瓣气囊面罩通气或有效的袖珍面具可能效果更佳。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寻求医疗救助。
-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应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食入:催吐(仅限成人)。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口。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小火: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大火:喷水、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安全的情况下,移出火场中的容器。
- 特殊灭火程序:依照当地规定处理。若无危险,消除火源,提升并保持容器冷却。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引火源。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 火灾和爆炸危害:易燃。加热会引起压力升高,导致容器破裂和爆炸。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产生和吸入尘土。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产品进入下水道。
- 清理方法: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废料处理,放入合适的处理桶中待处理。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7. 废弃处置:
- 产品:如有可能,回收处理。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不洁的包装:如有可能,回收处理。
8. 安全数据表(MSDS):
-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文件,包含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内容。对于磷酸异丙酯,其MSDS将详细列出上述各方面的信息,以指导用户安全使用和处理该化学品。
1. 化学性质
- 分子式:C9H24O8P2,这表明了其基本结构。
- 分子量:322.23 g/mol,这一数据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非常重要。
- CAS号:52933-00-3,这是化学物质的唯一标识符,用于科学文献与数据库中的检索。
2. 物理性质
- 密度:1.18 g/cm³,这一参数对于处理和存储该化学品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到化学品的浮力和容器的稳定性。
- 闪点:52°C,表明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
- 折射率:1.4200-1.4250,这一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物质的纯度和结构。
3. 安全性
- 风险术语:R10(易燃)、R34(引起灼伤)、R38(刺激皮肤)、R41(对眼睛有严重伤害)、R35(引起严重灼伤),这些风险术语提供了关于如何处理和储存这种化学品的重要信息,以避免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 安全术语:S16(远离火源)、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这些安全措施指导用户如何安全地处理和使用该化学品,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 危险品运输编号:1793,这个编号是国际上用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分类代码,有助于正确识别和处理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4. 纯度
- 纯度:> 96%,高纯度意味着该化学品在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杂质水平,这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上一篇:6-溴-2-萘酚下一篇:氯二甲基l[3-(2,3,4,5,6-五氟苯基)丙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