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3-乙酰-6-甲基-2H-吡喃-2,4(3H)-二酮)锌二水合物
发布时间:2025-08-19

一、基本物理性质
1. 外观: 通常是白色或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2. 溶解性: 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苯等,但不溶于水。
3. 熔点: 大约在230°C左右(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文献而略有差异)。
二、化学结构
该化合物由两个3-乙酰-6-甲基-2H-吡喃-2,4(3H)-二酮(也称为乙酰丙酮)分子和一个锌离子以及两个水分子组成。其结构中,锌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
三、化学反应性
1. 配位反应: 可以与其他配体交换,形成不同的金属配合物。
2. 氧化还原反应: Zn(II)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活性,可以在适当条件下被氧化或还原。
3. 热分解: 加热至高温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四、催化性能
1. 聚合反应催化剂: 可用于催化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
2. 有机合成催化剂: 在某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使用,例如醛和酮的缩合反应。
五、稳定性
1. 光稳定性: 对光相对稳定,但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可能会分解。
2. 热稳定性: 在常温下稳定,但高温下会逐渐分解。
3. 化学稳定性: 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
六、安全性能
1. 毒性: 低毒,但应避免吸入粉尘和摄入。
2. 环境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应避免大量释放到环境中。
七、应用领域
1. 催化剂: 广泛用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中。
2. 前驱体材料: 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和薄膜材料。
3. 分析试剂: 在某些分析方法中用作指示剂或滴定剂。
八、储存和处理
1. 储存条件: 应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储存。
2. 处理方法: 避免与强酸、强碱接触,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1. GHS分类:
- 该物质的具体GHS分类可能依赖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但不限于易燃性、腐蚀性、毒性等。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实验数据或官方文件,无法直接给出确切的GHS分类。但一般来说,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能具有特定的健康危害和环境风险。
2. 安全术语:
-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 避免与眼睛和皮肤接触。
- 受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戴防护面罩。
3. 风险术语:
- 吸入有害。
- 对皮肤有刺激性。
- 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导致器官损害。
- 吞咽有害。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舒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寻求医疗帮助。
- 眼睛接触:用水细流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且方便取下,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就医。
- 摄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毒物控制中心。
5. 消防措施:
- 该物质的具体消防措施需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确定。一般而言,应使用适当的灭火剂(如干粉、二氧化碳等)进行灭火,同时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保护。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确保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等。
- 环境保护:防止泄漏物扩散到环境中,特别是水体和土壤中。
- 清理方法:使用适当的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然后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7. 废弃处置:
-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以确保完全分解并避免环境污染。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是一份详细的文档,包含了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危害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存和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对于双(3-乙酰-6-甲基-2H-吡喃-2,4(3H)-二酮)锌二水合物,其SDS应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以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参考和遵守。
1. 化学纯度
- 总杂质含量:应低于0.5%。
- 特定杂质:如乙酰丙酸、丙酮酸等的含量应控制在0.1%以下。
2. 物理性质
- 外观: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 熔点:约180-185°C(分解)。
- 水分:≤ 5.0%,考虑到其为二水合物。
- 灼烧残渣:≤ 0.1%。
3. 重金属含量
- 铅 (Pb):≤ 10 ppm。
- 砷 (As):≤ 2 ppm。
- 镉 (Cd):≤ 0.5 ppm。
4. 微生物限度
- 细菌总数:应符合药典标准,通常要求不超过1000 CFU/g。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应符合药典标准,通常要求不超过100 CFU/g。
-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 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
5. 稳定性
- 热稳定性: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如40°C)保持稳定,无显著降解。
- 光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如4500 Lux小时)无明显变化。
- 湿度稳定性:在高湿条件下(如75% RH)保持性质稳定。
6. 鉴别试验
- 红外光谱 (IR):与对照品的红外光谱一致。
- 核磁共振 (NMR):符合结构特征峰。
- 质谱 (MS):显示正确的分子离子峰。
7. 含量测定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进行定量分析,含量应在98.0%至102.0%之间。
8. 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
- 溶液澄清度:10 mg/mL的水溶液应澄清无可见异物。
- 溶液颜色:应无色或几乎无色,符合药典规定。
上一篇:8-溴-6-氯咪唑并[1,2-a]吡啶盐酸盐下一篇:4-溴乙基四氢吡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