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氯-4-氟苯磺酰胺
发布时间:2025-08-01

1. 基本性质
- 外观与形态:白色结晶粉末。
- 熔点:108-109°C。
- 沸点:227-228°C。
- 密度:不可用。
- 溶解性:微溶于水。
- 闪点:149°C。
2. 稳定性与反应性
- 常温稳定性:在常温下稳定,不易燃。
- 高温分解:高温能引起分解,产生氯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气体。
- 化学反应性:具有苯磺酰氯的化学反应性能,与碱能形成盐,苯环上可继续进行取代反应。
- 禁配物:碱、强氧化物、胺类。
3. 毒理学数据
- 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并能引起灼伤。
- 食入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和腹泻。
- 缺乏具体的毒性数据,但其毒性可参照氟苯及苯磺酰氯,近似苯的毒性。
4. 生态学数据
-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 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更不容忽视。
5. 分子结构数据
- 摩尔折射率:35.37。
- 摩尔体积:107.8 m³/mol。
- 等张比容:276.1 cm²/mol。
- 表面张力:42.9 dyne/cm。
- 极化率:14.02×10⁻²⁴ cm³。
6. 其他信息
- CAS登录号:146533-46-2。
- EINECS登录号:206-682-8。
- 海关编码:2935009090。
- 上游产品:3-氯-4-氟苯磺酰氯(CAS号:91170-93-3)。
- 下游产品:暂无明确记录。
1. GHS分类: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氯-4-氟苯磺酰胺属于刺激性物质。
2. 安全术语:避免吸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橡胶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具;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3. 风险术语: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和眼睛刺激;对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食入: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切勿引吐。
5. 消防措施:合适的灭火剂包括干粉和二氧化碳,但水不适用。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6. 泄漏应急处理: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7. 废弃处置: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8. 安全数据表:具体的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信息未在搜索结果中提供,但通常包含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存、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等信息。
1. 纯度
- 定义: 纯度是指目标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占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重要性: 高纯度的3-氯-4-氟苯磺酰胺能够确保化学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技术常用于测定纯度。
2. 水分含量
- 定义: 水分含量指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
- 重要性: 水分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选择性,可能导致副产物的生成。
- 检测方法: 卡尔费休滴定法是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
3. 重金属含量
- 定义: 重金属含量指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的总量。
- 重要性: 重金属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 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AA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
4. 灰分
- 定义: 灰分是指在高温下加热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的总量。
- 重要性: 灰分过高可能表明产品中含有较多的无机杂质。
- 检测方法: 通过加热样品至高温并称量残留物来测定。
5. 氯化物和氟化物含量
- 定义: 分别指样品中氯和氟元素的占比。
- 重要性: 确保氯和氟的比例符合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化学性质。
- 检测方法: 离子色谱法、比色法等。
6. 物理性质
- 熔点: 指样品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熔点的测定可以反映样品的纯度和一致性。
- 沸点: 指液体变成气体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虽然不常见,但对于某些应用可能很重要。
7. 化学稳定性
- 定义: 指样品在特定条件下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能力。
- 重要性: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降解或变质。
- 检测方法: 加速老化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等。
8. 粒径分布
- 定义: 指固体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 重要性: 粒径分布影响溶解速率和反应效率,特别是在药物制造中尤为重要。
- 检测方法: 激光粒度分析、电子显微镜等。
9. 光学纯度
- 定义: 指手性化合物中不同对映体的相对含量。
- 重要性: 对于手性化合物,光学纯度直接影响其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配合手性柱、气相色谱(GC)配合手性柱等。
10. 微生物限度
- 定义: 指样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数量上限。
- 重要性: 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微生物污染而影响效果或安全性。
- 检测方法: 微生物培养法、显微镜检查等。
上一篇:1-[2-(三氟甲基)苯基]吡咯下一篇:苯丙炔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