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虫荧光素游离酸
发布时间:2025-08-31

1. 分子结构
- 分子式:C₁₁H₈N₂O₃S₂
- 分子量:280.32 g/mol
- CAS号:2591-17-5
- 外观:白色至浅黄色粉末
- 纯度:通常大于98% (HPLC)
2. 物理性质
- 溶解性:D-虫荧光素游离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弱碱溶液中如NaOH和KOH中的溶解度较高。它能溶于甲醇(10 mg/mL)和DMSO(56 mg/mL)。
- 储存条件:需在-20℃避光干燥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3. 化学性质
- 稳定性:D-虫荧光素游离酸在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适合用于各种生物发光反应。
- 反应机制:在有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荧光素酶催化D-虫荧光素与ATP反应,生成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随后释放能量并产生光子,返回基态。
4. 应用
- 体内成像:广泛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通过注射D-虫荧光素,利用其发光特性实时监测体内的生物学过程。
- 体外分析:用于ATP检测、报告基因分析和高通量筛选等实验,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反映ATP浓度或酶活性。
- 高灵敏度ATP分析:由于其高量子产率,D-虫荧光素游离酸非常适合用于高灵敏度的ATP检测。
5. 使用注意事项
- 操作要求:应在专业实验室环境中操作,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遵守生物安全规程。
- 溶液配置:建议用稀碱溶液如NaOH或KOH溶解,调整pH值至7.4左右以优化发光效率。
- 保存期限:通常为一年,需在指定条件下保存以确保稳定性。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HS),D-虫荧光素游离酸不属于易燃、爆炸或有毒等危险类别,因此不适用于GHS分类。
安全术语
由于D-虫荧光素游离酸不属于GHS分类范围,因此没有特定的GHS安全术语。
风险术语
同样地,由于D-虫荧光素游离酸不在GHS分类范围内,也没有特定的GHS风险术语。
安全措施
1. 个人防护: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PPE),如实验室大衣、护目镜和手套,以防皮肤和眼睛接触。
2. 操作环境: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进行操作,避免吸入粉尘或烟雾。
3. 储存条件:将D-虫荧光素游离酸储存于2~8℃避光干燥处,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消防措施
1. 灭火方法:不适用常规灭火方法。如果发生火灾,应使用适合化学品灭火的设备和方法。
2. 特殊风险:无特殊风险。但应注意避免火势蔓延到储存区域。
泄漏应急处理
1. 小量泄漏:用干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并将其转移到合适的容器中,按照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2. 大量泄漏:防止扩散,并用惰性物质吸收后,按废弃物处理方法处理。
废弃处置
废弃的D-虫荧光素游离酸应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处置。通常建议联系专业的化学品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妥善处理。
安全数据表(SDS)
D-虫荧光素游离酸的安全数据表(SDS)提供了详细的安全信息,包括产品简介、基本描述、保存温度、体外生物发光检测、活体成像研究等内容。用户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SDS,并遵循其中的指导原则。
1. 纯度:纯度是衡量D-虫荧光素游离酸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纯度的D-虫荧光素游离酸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其纯度应达到98%以上。
2. 外观:D-虫荧光素游离酸的外观通常为类白色至浅黄色粉末。这种外观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3. 溶解性:D-虫荧光素游离酸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但可溶于碱性溶液,如稀碱(如NaOH和KOH溶液)。这种溶解性特征使其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溶剂的选择和pH值的调节。
4. 熔点:D-虫荧光素游离酸的熔点通常在200°C左右。这一物理常数可以作为鉴别和纯化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5. 水分:水分含量也是评价D-虫荧光素游离酸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过多的水分会降低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因此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2.0%。
6. 比旋光度:比旋光度是反映手性化合物特性的一个指标。对于D-虫荧光素游离酸,其比旋光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如[α]²⁰_D -32.0°至-36.0°(c=1, DMF)。这一指标有助于确认产品的光学活性和纯度。
7. 吸收波长:D-虫荧光素游离酸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波长,这与其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有关。其最大吸收波长通常在327-331 nm(甲醇中),这一特性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纯度检测。
8. 摩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是衡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光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D-虫荧光素游离酸,其摩尔吸光系数通常较高,如≥18200 L·mol⁻¹·cm⁻¹(甲醇中),这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
上一篇:二氢丹参酮I下一篇:三仲丁基硼氢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