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丁基苯乙炔
发布时间:2025-08-02
GHS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4-丁基苯乙炔的分类如下:
类别2:急性毒性 - 单次暴露
- 口服:可能有害
- 皮肤接触:可能有害
- 吸入:可能有害
类别3: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 呼吸道刺激:是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7/39:使用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风险术语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R20/21:吸入或皮肤接触可能有害。
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禁止用酸碱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 切断火源:切断火源,避免吸入粉尘。
- 防止粉尘扩散: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 清理泄漏物: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控制和清理地面泄漏物,避免雨水等流入。
废弃处置
- 处置方式:建议废物处置单位妥善处理,遵守当地法规。
- 处置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安全数据表(SDS)
SDS提供了关于4-丁基苯乙炔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理化性质、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等。
一、基本理化性质
1. 分子式与分子量:
- 分子式:C₁₂H₁₄
- 分子量:158.24。
2. 外观与物理状态:
- 4-丁基苯乙炔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通常具有芳香气味。
3. 密度与沸点:
- 密度:约0.906 g/cm³。
- 沸点:225.2°C(在760 mmHg压力下)。
4. 溶解性:
-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醇、丙酮和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这种溶解性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5. 折射率与蒸汽压:
- 折射率:1.527。
- 蒸汽压:0.131 mmHg(在25°C下)。
二、化学性质
1. 反应活性:
- 由于分子中含有炔基,4-丁基苯乙炔可以参与典型的炔烃反应,如氢化反应、加成反应、氢化卤化反应等。这些反应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稳定性:
- 4-丁基苯乙炔对光、热和氧气相对稳定,但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和直接光照。
3. 安全信息:
- 4-丁基苯乙炔属于刺激性物质,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万一接触眼睛,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面罩。
4. 毒理学数据:
- 具体的毒理学数据可能因来源和测试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4-丁基苯乙炔可能对某些人群具有致敏性,引起过敏反应。长时间吸入其蒸气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嗜睡以及神经系统抑制的症状。
1. 纯度
- 化学纯度:4-丁基苯乙炔的化学纯度通常要求在95%以上,高纯度产品可以达到98%甚至99%。高纯度的产品适用于高精度的有机合成和分析实验。
- 杂质含量:杂质主要包括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副产物以及可能引入的其他有机或无机物。杂质含量应控制在最低限度,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密度
- 密度值:4-丁基苯乙炔的密度约为0.91 g/cm³。这一参数对于确定物质的纯度和鉴别其身份非常重要。
- 测定方法:密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密度计法,通过测量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密度,可以判断其纯度和一致性。
3. 沸点
- 沸点数值:4-丁基苯乙炔的沸点为225.2°C(在760 mmHg压力下)。这是该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物理常数,用于鉴定和纯化过程。
- 测定方法:沸点通常通过蒸馏法测定,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记录化合物沸腾时的温度。
4. 折射率
- 折射率数值:4-丁基苯乙炔的折射率约为1.516。这一参数同样用于物质的鉴定和质量控制。
- 测定方法:折射率通常使用折光仪测定,通过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来确定。
5. 闪点
- 闪点数值:4-丁基苯乙炔的闪点为80.4°C。闪点是衡量化合物挥发性和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 测定方法:闪点通常使用闭口杯法或开口杯法测定,以评估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形成可燃气体的能力。
上一篇:酰肼-PEG-酰肼下一篇:2-羟基-3-丁炔酸



鲁ICP备20015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