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氟甲氧基)苯乙酮
发布时间:2025-08-02

1. 物理性质:该化合物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具有芳香气味。其沸点约为245°C,密度约为1.26 g/mL。
2. 溶解性:该化合物在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3. 稳定性:该化合物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或强酸、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
4. 反应性:该化合物具有酮基和三氟甲氧基官能团,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例如:
a. 与格氏试剂反应:2-(三氟甲氧基)苯乙酮可以与格氏试剂(如甲基溴化镁)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b. 与还原剂反应:该化合物可以在还原剂(如氢化铝锂)作用下,还原为相应的醇。
c. 与氧化剂反应:该化合物可以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作用下,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d. 与亲核试剂反应:该化合物的酮基可以与亲核试剂(如氨、肼等)反应,生成相应的亚胺或腙。
e. 与酸或碱反应:该化合物的三氟甲氧基官能团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酚类化合物。
GHS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2-(三氟甲氧基)苯乙酮的分类如下:
- 物理性危害:易燃液体,第4级。
- 健康危害:皮肤腐蚀/刺激,第2级;严重损伤/刺激眼睛,2A类。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22:吞食有害。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 食入: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消防措施
- 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 特殊危险性: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确保足够通风。
- 紧急措施: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 环保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
-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旧布、干砂、土、锯屑)吸收泄漏物。一旦大量泄漏,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废弃处置。副危险性的防护措施移除所有火源。一旦发生火灾应该准备灭火器。使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
废弃处置
-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安全数据表
2-(三氟甲氧基)苯乙酮的MSDS提供了详细的安全信息,包括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和废弃处置等模块。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相关的MSDS文件。
1. 外观:
- 通常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或固体。
2. 纯度:
- 纯度应大于98%,通过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
3. 熔点/沸点:
- 熔点:约在40-50°C之间(具体数值可能因纯度和杂质含量而有所不同)。
- 沸点:约在200-220°C之间(具体数值可能因纯度和杂质含量而有所不同)。
4. 密度:
- 密度约为1.2 g/cm³,具体数值可能因温度和纯度而略有变化。
5. 折射率:
- 折射率约为1.4500,具体数值可能因纯度和温度而略有变化。
6. 水分含量:
- 水分含量应小于0.5%,通过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定。
7. 残留溶剂:
- 残留溶剂如甲醇、乙醇等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如ICH Q3C标准。
8. 重金属含量:
- 重金属含量应小于10 ppm,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
9. 不溶性杂质:
- 不溶性杂质应小于0.1%,通过过滤和称重法测定。
10. 酸度或碱度:
- pH值应在6.0-8.0之间,通过pH计测定。
11. 稳定性:
- 在常温下稳定,避免高温和强光直射。
上一篇:1,4-二溴-2-氟苯下一篇:7-氯-1H-吡唑并[3,4-C]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