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去氧基姜黄素
发布时间:2025-09-12

1. 分子结构与基本性质:
- 双去氧基姜黄素的分子式为C19H16O4,分子量约为308.328。其CAS号有两个,分别为33171-05-0和24939-16-0。
- 该化合物属于酚类化合物,具体来说,是姜黄素的一种衍生物。
- 在外观上,双去氧基姜黄素通常呈现为橙黄色晶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2. 物理性质:
- 密度:约1.3±0.1 g/cm³。
- 沸点:预测值为551.3±45.0 °C at 760 mmHg。
- 熔点:范围在91-93℃至221-223℃,具体值可能因来源或纯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 闪点:301.3±25.2 °C。
- 折射率:1.680。
- 蒸汽压:在25°C时约为0.0±1.5 mmHg。
- 储存条件:建议在2-8°C下储存,以保持其稳定性。
3. 化学性质:
- 双去氧基姜黄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这与其化学结构中的酚羟基有关。
- 它可以降低胆固醇、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特别是能降低主动脉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 此外,双去氧基姜黄素还具有强力的抗真菌作用,对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并能改善生物体消化系统的功能。
4. 溶解度:
- 在DMSO(二甲基亚砜)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达到≥20mg/mL。
- 在乙醇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约为25 mg/mL。
- 在水中几乎不溶。
5. 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 双去氧基姜黄素应避免吸入其粉尘或接触皮肤和眼睛。在实验室环境中,应戴着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外套。
- 该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不可食用,不可用于人体或动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1. GHS分类:
-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双去氧基姜黄素可能被归类为“急性毒性,经口(类别5)”。
2. 安全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 R48/23:皮肤接触或吸入可能致敏。
3. 风险术语:
- H303:吞咽可能有害。
- H315:造成皮肤刺激。
-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 H335: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皮肤。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任何泄漏,必须小心处理。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防止进一步损害。
-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
- 用焚烧法处置。在能保证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是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提供了化学品的理化特性、燃爆性能、健康危害、安全储存、泄漏应急处理、运输注意事项等信息。对于双去氧基姜黄素,SDS将详细列出上述所有安全信息,并指导用户如何安全地处理和使用该化学品。
1. 纯度:这是衡量双去氧基姜黄素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纯度越高,说明产品中的杂质越少,质量越好。一般来说,双去氧基姜黄素的纯度应该在95%以上。
2.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一般来说,双去氧基姜黄素的水分含量应该控制在5%以下。
3.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来说,双去氧基姜黄素的重金属含量应该低于国家相关标准。
4. 微生物限度: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产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5. 有机溶剂残留: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有机溶剂,如果残留过多,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对产品进行有机溶剂残留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6. 其他杂质:这包括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7. 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也是评价双去氧基姜黄素质量的重要指标。
8. 化学性质:如pH值、氧化性等,也是评价双去氧基姜黄素质量的重要指标。
上一篇:二氟乙酸下一篇:N-Boc-N'-Fmoc-D-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