氘代甲基环己胺
发布时间:2025-08-03

氘代甲基环己胺(Methylcyclohexane-d14,简称氘代甲基环己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7D14,分子量为112.27。这种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多种用途,尤其在核磁共振(NMR)分析和作为溶剂的领域内。以下是对氘代甲基环己胺的化学性质详尽分析:
一、物理性质
1. 熔点:-126℃。
2. 沸点:101.1°C(760 mmHg)。
3. 密度:0.887 g/cm³(25°C)。
4. 蒸汽压:41.1 mmHg(25°C)。
5. 折射率:n20/D 1.4189。
6. 闪点:25°F(约-4°C),表明它是一种高度易燃的物质。
7. 自燃温度:255°C。
8. 爆炸极限:1.1-6.7%体积百分比。
二、化学性质
1. 稳定性: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保持稳定。然而,由于其高度易燃性,应避免接触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和高温环境。
2. 反应活性:虽然氘代甲基环己胺本身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或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能会参与某些化学反应。例如,在高温下,它可能会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 氢键供体与受体:由于其结构特点,氘代甲基环己胺不是氢键供体也不是氢键受体。
4. 互变异构体:该物质没有互变异构体。
5. 拓扑极性表面积:其拓扑极性表面积为0,表明该分子在空间中的电荷分布相对均匀。
6. 重原子数量:含有7个重原子(碳和氘)。
7. 表面电荷:复数表示的表面电荷为0,表明该分子在整体上是电中性的。
8. 复杂度:分子复杂度为42,这反映了其分子结构的复杂程度。
一、GHS分类(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 健康危害类别:根据现有资料,氘代甲基环己胺的具体健康危害类别未明确提及,但通常这类化合物可能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 物理危险类别:由于其易燃性,氘代甲基环己胺被归类为物理危险品,具体类别为“易燃液体”。
二、安全术语和风险术语
- 安全术语:无特定安全术语与氘代甲基环己胺直接相关。
- 风险术语:R11:非常易燃。
三、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四、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包括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但须注意使用适合易燃液体的灭火剂。
- 特殊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五、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避免吸入蒸气、烟雾,避免接触液体,配备紧急眼冲洗设备。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并考虑引燃泄漏物的可能性。小量泄漏时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时需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并用泡沫覆盖以减少蒸气灾害。
六、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建议按照当地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处置,通常涉及专业废物处理公司的收集和处理。
- 注意事项:处置前应确保废弃物品已无法再利用,并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七、安全数据表(SDS)
- 内容:SDS将包含上述所有安全信息,以及产品标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等详细部分。
1. 物理性质
- 密度:0.887g/cm³(25°C)。
- 熔点:-126℃。
- 沸点:101.1°C(760 mmHg)。
- 蒸汽压:41.1mmHg(25°C)。
- 折射率:n20/D 1.4189。
2. 化学性质
- 分子式:C7D14。
- 分子量:112.27。
- CAS号:10120-28-2。
- 摩尔折射率:32.37。
- 摩尔体积:126.4 cm³/mol。
- 表面张力:23.9 dyne/cm。
- 介电常数:2.02。
- 极化率:12.83×10⁻²⁴ cm³。
3. 安全与储存
- 危险品标志:F;Xi。
- 风险术语:R11。
- 危险品运输编号:UN 2296 3/PG 2。
- 包装类别:II。
上一篇:N-羟基丁二酰亚胺(HOSu)下一篇:克拉维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