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铝
发布时间:2025-09-12

1. 物理性质:
- 碘化铝是无色结晶,外观上可能呈现白色或略带黄褐色。
- 它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加热至高温时会分解为碘和氧化铝。
- 碘化铝的密度为3.98 g/mL(25°C),熔点为191°C,沸点为382°C(常压)。
- 它的闪点为360°C,表明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2. 化学性质:
- 碘化铝具有强吸湿性,在空气中发烟,易吸收水分并发生水解反应。
- 它可溶于二硫化碳、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但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可能有限。
- 碘化铝与四氯化碳、联氨、光气等物质会发生激烈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 在液氨中,碘化铝可以形成溶剂合物,如AlI3·xNH3。
- 它还能与硫化氢、二氧化硫、膦等物质生成溶剂合物。
3. 稳定性:
- 碘化铝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避免暴露于潮湿环境以防止水解。
- 在高温下,它会分解为碘和氧化铝,因此在处理和储存时需要避免高温环境。
4. 毒性与安全性:
- 碘化铝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吸入其粉尘或接触皮肤可能导致刺激或灼伤。
- 因此,在处理碘化铝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1. GHS分类:碘化铝被分类为易燃固体;腐蚀性固体;危险吸入物。UN编号为3260。
2. 安全术语:
- S22:切勿吸入粉尘。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面罩。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3. 风险术语:
- R14:遇水剧烈反应。
- R34:引起灼伤。
- R40: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 R42/43: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4. 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水雾。
- 防护措施: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面罩。
- 动作:停止泄漏源,使用防溅剂阻止泄漏扩散,并用大量水冲洗。
7. 废弃处置:根据当地法规妥善处理。
8. 安全数据表(SDS):
- 化学品名称:碘化铝(AlI3)
- 分子式:AlI3
- CAS号:7784-23-8
- 危险性说明:会燃烧;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性;可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吸入可能导致癌症。
- 组成/成分信息:主要成分为碘化铝。
1. 外观:碘化铝通常是无色或白色固体,具体形态可能因制备方法和纯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2. 纯度:纯度是衡量碘化铝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纯度的碘化铝在有机合成等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纯度通常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如滴定法、光谱法等。
3. 熔点与沸点:碘化铝的熔点为191℃,沸点为382℃(常压)。这些物理性质对于碘化铝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4. 溶解性:碘化铝可溶于二硫化碳、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但在水中只能微溶。溶解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碘化铝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5. 稳定性:碘化铝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下会分解。因此,在储存和使用时需要注意温度控制,避免高温环境导致碘化铝分解。
6. 安全性:碘化铝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或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刺激。因此,在使用碘化铝时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等。
7. 包装与储存:碘化铝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热源和火源。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腐蚀和防泄漏性能。同时,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
上一篇:4-溴甲基-2-氟苯硼酸频哪醇酯下一篇:1,4-双(2-乙基己基)-2,5-二碘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