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荧光素
发布时间:2025-09-13

一、基本结构与组成
1. 分子式与分子量:磺酰荧光素的分子式为C₂₀H₁₄O₇S,分子量为408.37 g/mol。
2. 化学结构:其结构包含多个苯环和含硫基团,这些基团赋予了它独特的光学和化学性质。
二、光学性质
1. 吸收光谱:磺酰荧光素的最大吸收波长通常在560-570 nm范围内,这使其在可见光区域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2. 发射光谱:其最大发射波长在575-585 nm之间,能够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这使得它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中非常有用。
3. 量子产率:磺酰荧光素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这意味着它可以高效地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发射,增强了检测的灵敏度。
三、溶解性
1. 水溶性:磺酰荧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如甲醇或二甲基亚砜(DMSO)来辅助溶解。
2. 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它在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这有助于其在生物样品标记中的应用。
四、稳定性
1. 光稳定性:磺酰荧光素对光有一定的敏感性,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可能会导致荧光强度下降。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光直射。
2. pH稳定性:在不同的pH值下,磺酰荧光素的荧光强度可能会有所变化。通常,它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
五、化学反应性
1. 与蛋白质的反应:磺酰荧光素可以与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的ε-氨基发生共价结合反应,形成稳定的硫醚键。这种反应是特异性的,因为赖氨酸残基在蛋白质表面较为常见且易于接近。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pH、温度和时间),可以控制标记的程度和位置。
2. 与其他分子的反应:除了与蛋白质反应外,磺酰荧光素还可以与其他含有活性氢的分子(如核酸、多糖等)发生反应。然而,这些反应通常不如与蛋白质的反应那么常见或重要。
六、生物相容性
1. 低毒性:磺酰荧光素在适当的浓度下对细胞和组织的毒性较低,这使得它可以安全地用于活细胞和体内成像研究。
2. 生物分布:在生物体内,磺酰荧光素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然而,由于其亲脂性和电荷性质,它在某些组织中的积累可能会更多一些。
1. GHS分类:物理性危害未分类、健康危害未分类、环境危害未分类。
2. 安全术语: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3. 风险术语:可能对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应避免直接接触。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 食入: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紧急救助者的防护: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5. 消防措施:合适的灭火剂为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是灭火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6. 泄漏应急处理: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防止进入下水道。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是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处置。
7. 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为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为产品+过量稀碱,搅拌后倒入大量水中,再用水稀释到无色后排入废水系统。
8. 安全数据表:磺酰荧光素的CAS号为4424-03-7,英文名称SULFONFLUORESCEIN,分子量为368.359,分子式为C19H12O6S。
1. 纯度
- 定义: 纯度是指化合物中目标物质的含量百分比。
- 重要性: 高纯度的染料能够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和背景噪声,提高实验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测定方法: 通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或质谱(MS)等技术进行测定。
2. 摩尔吸光系数(ε)
- 定义: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特定波长下,化合物在单位浓度和单位光程下的吸光度。
- 重要性: 高的摩尔吸光系数意味着染料在低浓度下也能产生强烈的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 测定方法: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测量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计算得到摩尔吸光系数。
3. 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
- 定义: 量子产率是指分子吸收光子后发射的光子数与吸收的光子数之比。
- 重要性: 高量子产率可以提高荧光信号的强度,增强检测的灵敏度。
- 测定方法: 通常采用积分球或参比法进行测定。
4.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time)
- 定义: 荧光寿命是指分子在激发态停留的平均时间。
- 重要性: 长荧光寿命可以减少背景噪声,提高时间分辨能力,特别适用于时间分辨荧光技术。
- 测定方法: 使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或频域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
5. 溶解性
- 定义: 溶解性是指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重要性: 良好的溶解性能够确保染料在溶液中均匀分布,避免聚集引起的信号变化。
- 测定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确定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6. 稳定性
- 定义: 稳定性是指染料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性能不变的能力。
- 重要性: 高稳定性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 测定方法: 通过加速老化实验和长期稳定性实验评估染料的稳定性。
7. 荧光光谱特性
-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确定染料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确保其在所需的光谱范围内工作。
- 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斯托克斯位移是指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之间的差值,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可以减少激发光和发射光的重叠,降低背景噪声。
- 测定方法: 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和发射光谱。
8. 批次间一致性
- 定义: 批次间一致性是指不同生产批次之间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 重要性: 一致的产品性能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 控制方法: 通过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稳定。
9. 安全性和毒性
- 定义: 安全性和毒性是指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 重要性: 确保染料的安全性和低毒性对于实验操作人员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 评估方法: 通过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生态毒理学实验评估染料的安全性。
上一篇:反式-3-(2-硝基乙烯基)苯基硼酸下一篇:甲基2-乙酰胺基-4-溴苯基乙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