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α-甲氧基-α-(三氟甲基)苯乙酸
发布时间:2025-09-13

1. 结构特征
- 分子式和分子量: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9F3O3,分子量为220.17 g/mol。这种结构使得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质。
- 光学活性:由于含有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该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即存在对映异构体。
2. 物理性质
- 熔点和沸点:该化合物的熔点约为85-90°C,沸点在250-260°C之间。这使得它在高温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氯仿等,但不溶于水。这一特性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
3. 化学反应性
- 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该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盐。这一反应在药物合成中常用于制备中间体。
- 酯化反应:该化合物可以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类化合物。这一反应被广泛应用于香料和药物的合成中。
- 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分子中含有甲氧基和三氟甲基,这两个基团可以作为离去基团参与亲核取代反应,形成新的碳-杂键。
4. 光谱学性质
- 红外光谱(IR):在红外光谱中,可以观察到由于羰基(C=O)、甲氧基(OCH3)和三氟甲基(CF3)等官能团的存在而产生的特征吸收峰。
- 核磁共振波谱(NMR):在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和碳原子的信号,有助于确定分子的结构和纯度。
- 质谱(MS):质谱分析可以提供分子离子峰及其碎片离子峰的信息,帮助确认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构。
5. 稳定性和储存条件
- 热稳定性:该化合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因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 光稳定性:对光敏感,应在避光条件下保存,以防止光解反应的发生。
- 储存条件:建议在干燥、避光、低温(2-8°C)条件下储存,并密封保存以防吸潮和氧化。
6. 毒性和环境影响
- 毒性:虽然具体的毒性数据可能不详尽,但基于其化学结构,可以推测该化合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可能有刺激作用。
- 环境影响:应注意避免将该化合物排放到环境中,特别是水体中,因为它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1. GHS分类
- 危害类别: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该物质被归类为有害。
- 符号:Xn。
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7/39:使用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不适用。
6. 泄漏应急处理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
- 建议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8. 安全数据表
- 该物质的安全数据表(SDS)提供了详细的安全信息,包括理化性质、毒性和生态学数据等。
1. 化学纯度:通常要求达到98%以上,以确保其作为中间体或原料在制药过程中的可靠性。
2. 光学纯度:由于该化合物具有手性中心,因此其光学纯度(即对映体纯度)是关键指标之一,通常要求达到99% e.e.(对映体过量)以上。
3. 水分含量:应控制在0.5%以下,以防止水分对反应的影响。
4. 重金属含量:如铅、汞等重金属的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一般不超过10 ppm。
5. 残留溶剂:如果使用了有机溶剂进行合成,残留溶剂的含量应符合ICH(国际协调会议)的指导原则,通常不得超过特定限值。
6. 物理性质:熔点一般在110-115°C之间,但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批次而异。
7. 旋光度:由于其光学活性,旋光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以比旋光度[α]D的形式表示。
上一篇:2,3-二甲基萘下一篇:异烟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