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氯苯乙酸甲酯
发布时间:2025-07-30

一、基本化学性质
1. 分子结构:
- 化学式为C9H8Cl2O2。
- 分子量为219.06 g/mol。
- 密度约为1.3295 g/cm³。
- 沸点为153°C(27 mmHg)。
- 闪点为111.5°C。
- 蒸汽压在25°C时为0.00613 mmHg。
- 折射率在1.539到1.542之间。
2. 物理状态:
- 外观通常为无色至浅黄色液体。
- 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醚、氯仿和乙醇,但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二、化学反应性
1. 水解反应:
- 2,4-二氯苯乙酸甲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盐和甲醇。这一反应通常用于酯类化合物的水解处理。
2. 还原反应:
- 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与还原反应,例如使用氢化铝锂(LiAlH4)作为还原剂时,可以还原酯基生成相应的醇。
3. 取代反应:
- 由于苯环上存在两个氯原子,这些位置可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新的取代产物。这类反应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用于制备各种取代苯衍生物。
4. 消除反应:
- 在强碱作用下,2,4-二氯苯乙酸甲酯可能发生β-消除反应,生成烯烃和相应的羧酸盐。
三、稳定性与储存
1. 化学稳定性:
- 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可能会逐渐分解。因此,应储存在阴凉、干燥且避光的环境中。
2. 储存条件:
- 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湿气和光源直接接触。
- 远离氧化剂和易燃物,确保储存环境安全。
四、安全信息
1. 毒性:
- 2,4-二氯苯乙酸甲酯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时间或高浓度暴露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2. 防护措施:
- 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蒸气。
3. 应急处理:
- 如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误吸入蒸气,应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呼吸通畅并就医。
五、应用与用途
1. 有机合成中间体:
- 2,4-二氯苯乙酸甲酯是许多有机合成反应的重要中间体,用于制备其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2. 农药和医药领域:
- 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某些农药和医药产品的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除草剂和杀菌剂方面。
3. 材料科学:
-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2,4-二氯苯乙酸甲酯也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研究。
六、环境影响与处置
1. 环境行为:
- 在环境中可能通过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过程逐渐分解,但具体速率取决于环境条件。
-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2. 废弃物处置:
- 废弃时应遵循当地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焚烧或填埋,但需确保安全无害化。
1. GHS分类:
- 根据相关标准,2,4-二氯苯乙酸甲酯的GHS分类可能包括刺激性物质、有害物品、危害环境的物品以及易燃物品等。这些分类基于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潜在危害。
2. 安全术语:
- S24/25: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
- S62:若吞食,切勿催吐;立即求医,并出示其容器或标签。
- S61: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3. 风险术语:
- R22:吞食有害。
- R37:刺激呼吸系统。
- R41:对眼睛有严重损害的风险。
- R43: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 R52/53: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 食入:误服者用2%苏打朋或0.1%高锰酸钾洗胃,再服用10%硫酸亚铁溶液10mL,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沙土灭火。
-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
-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聚氯乙烯等合成膜覆盖或惰性液体润湿,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地带。
-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7.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保证燃烧完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填埋法处置。
-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8. 安全数据表:
- 安全数据表(SDS)提供了关于2,4-二氯苯乙酸甲酯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理化特性、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以及毒理学信息等。
- SDS是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4-二氯苯乙酸甲酯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纯度、水分、酸度和重金属含量等。这些指标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外观:产品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2. 纯度:产品的纯度要求通常在98%以上,以确保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 水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0.5%以下,以防水解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4. 酸度:酸度一般要求小于0.1%,以保证产品的基本中性,避免对金属容器产生腐蚀。
5.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的含量必须低于10ppm,以避免潜在的毒性风险。
6. 残留溶剂:如果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有机溶剂,需要控制残留溶剂的含量,通常不得超过500ppm。
7. 熔点:熔点范围应在60°C至70°C之间,确保其在常温下为固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8. 沸点:沸点范围应在250°C至260°C之间,确保在正常温度下不会挥发。
9. 密度:密度约为1.3 g/cm³,确保其在特定工艺条件下的可操作性。
10. 闪点:闪点应高于110°C,确保在正常储存和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上一篇:甲基丙烯酸异丙酯(含稳定剂MEHQ)下一篇:1,1-二溴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