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氯-2-甲氧基苯胺
发布时间:2025-08-05

一、物理性质
1. 外观:通常为米灰色的针状结晶体。
2. 熔点:在81-83°C时熔化,另有资料显示其熔点为84°C。
3. 沸点:约为260°C(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变化)。
4. 闪点:136°C。
5.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
6. 密度:大约为1.176 g/cm³。
7. 蒸汽压:在25°C时,蒸汽压为0.013 mm Hg。
8. 折射率:大约为1.5430。
二、化学性质
1. 酸碱反应:由于其结构中含有氨基(-NH₂),5-氯-2-甲氧基苯胺具有弱碱性,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
2. 氧化还原反应:苯胺容易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醌类或偶氮染料等化合物。
3. 取代反应:苯胺环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基团取代,如硝化、卤代等反应,但取代的位置和难易程度受原有取代基的影响。
4. 加成反应:在某些条件下,苯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如与卤化氢加成生成饱和的卤代胺。
三、稳定性与储存
1. 光敏性:对光敏感,长时间暴露在光照下可能会逐渐分解或变质。
2. 储存条件:建议在避光、阴凉干燥处储存,避免与强氧化剂共存。
四、安全信息
1. 毒性: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可能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2. 防护措施:使用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粉尘和烟雾。
五、用途
1. 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制备染料、药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
2. 分析试剂:有时也用作分析试剂。
1. GHS分类
- 健康危害类别:第6.1类毒害品。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3. 风险术语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静脉注射美蓝。
5. 消防措施
- 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或砂土灭火。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用稀盐酸洗刷污染处,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小心扫起,避免扬尘,装入备用袋中。
7. 废弃处置
- 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8. 安全数据表(SDS)
- 5-氯-2-甲氧基苯胺的MSDS报告根据《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要求进行编制,包含十六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和其他信息。
1. 化学名称与分子式:
- 中文名称:5-氯-2-甲氧基苯胺。
- 英文名称:5-Chloro-2-methoxyaniline。
- 分子式:C7H8ClNO。
- 分子量:157.6。
2. 物理性质:
- 外观: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呈针状结晶。
- 熔点:81-83°C(文献值),也有资料提及熔点为83-84°C。
- 沸点:135°C(5.85078 mmHg)。
- 闪点:136°C。
- 密度:约1.1760 g/cm³(粗略估计)。
-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和苯,微溶于水。
3. 纯度标准:
- 纯度要求:通常≥98.0%(HPLC测定)。也有资料提及产品含量可达≥99%。
4. 其他质量指标:
- 干燥失重:≤0.5%。
- 炽灼残渣:≤0.1%。
- 重金属(以Pb计):≤0.001%。
- 砷盐(以As计):≤0.0002%。
- 邻氯苯胺(以邻氯苯胺计):符合规定。
- 水分:≤0.5%。
5. 安全与储存:
- 稳定性:稳定,但应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 储存条件:建议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火种、热源,并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 危险性:具有刺激性,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可能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上一篇:3-羧基-5-氟苯硼酸频哪醇酯下一篇:4-甲基-1-萘三氟硼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