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2RS)-2-乙基噻唑啉-4-羧酸
发布时间:2025-09-28

一、基本结构与性质
1. 分子式: C8H11NO2S
2. 分子量: 183.24 g/mol
3. IUPAC名称: (4S,2RS)-2-Ethyl-4-thiazolidinone-4-carboxylic acid
4. 结构式:
```
HN
O=C
|
C-CH2-COOH
|
C2H5
```
二、物理性质
1. 外观: 白色或类白色固体粉末。
2. 熔点: 通常在100-150°C之间(具体值需查阅实验文献)。
3. 溶解性: 可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乙醇、甲醇、DMSO等,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己烷、氯仿等。
三、化学性质
1. 酸性: 由于含有羧酸基团(-COOH),该化合物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
- 与氢氧化钠反应:
```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
- 与氨气反应:
```
R-COOH + NH3 → R-COONH4
```
2. 酰胺基团的反应性: 含有内酰胺结构的噻唑啉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开环反应。
- 碱性条件下的开环反应:
```
HN
O=C
|
C-CH2-COOH
|
C2H5
→ [HN-C(=O)-CH2-COOH + HC2H5]
```
3. 手性中心: 该分子包含一个手性碳原子(C4),因此存在光学异构体。不同的对映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化学反应性。
4. 亲核取代反应: 噻唑啉环上的硫原子可以参与亲核取代反应,但通常情况下较为稳定。
5. 还原反应: 噻唑啉环可以在适当条件下被还原剂还原,例如使用氢化铝锂(LiAlH4)进行还原。
6. 氧化反应: 羧酸基团可以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4)进一步氧化,生成相应的醇或酮。
7. 热稳定性: 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具体分解温度取决于实验条件。
四、生物学与药理学性质
1. 抗菌活性: 噻唑啉类化合物常用于抗生素的开发,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
2. 酶抑制剂: 某些噻唑啉衍生物可以作为酶的抑制剂,影响酶的活性。
五、应用领域
1. 药物合成: 用作药物分子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中。
2. 有机合成中间体: 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用于构建复杂分子结构。
1. GHS分类: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该物质可能被归类为有害化学品,具体类别取决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通常,这类化合物可能会因为对健康有害、易燃或具有其他危险特性而被分类。
2. 安全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安全术语信息,建议参考化学品制造商提供的安全数据表(MSDS)或相关法规,以获取准确的安全术语。
3. 风险术语:同样,由于缺乏具体的风险术语信息,建议查阅MSDS以了解该物质可能带来的具体风险。
4. 急救措施:如果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救助。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救助。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如果误食,不要催吐,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所摄入的物质。
5. 消防措施:使用适当的灭火剂进行灭火,如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灭火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自给式呼吸器和防护服。
6.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将泄漏区域隔离,避免人员进入。使用非渗透性材料(如沙土、吸收棉等)吸附泄漏物,并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容器中。清洁泄漏区域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并确保所有残留物都被清除干净。
7. 废弃处置:将废弃物质按照当地环保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理。不要将其排放到环境中,以免造成污染。
8. 安全数据表(MSDS):MSDS是一份详细的技术文件,提供了关于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危害性、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信息。对于(4S,2RS)-2-乙基噻唑啉-4-羧酸,强烈建议查阅其MSDS以获取全面的安全信息。
一、理化性质
# 1. 外观与感官
- 颜色:该化合物通常以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的形式存在。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
- 气味:由于其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可能带有轻微的硫醇气味。在高纯度下,这种气味应该非常微弱甚至不可察觉。
- 溶解性:该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pH值。在酸性条件下(如盐酸溶液中)溶解度较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如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度降低。
# 2. 熔点与沸点
- 熔点:(4S,2RS)-2-乙基噻唑啉-4-羧酸具有明确的熔点范围,通常在100°C到150°C之间。熔点是评估其纯度和一致性的重要指标。
- 沸点:由于其在常压下的沸点较高,通常需要减压蒸馏才能进行纯化。沸点的测定对于确保产品的纯度至关重要。
# 3. pH值与酸碱度
- pH值:在水溶液中,该化合物的pH值通常呈中性或略微偏酸。具体的pH范围取决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 酸碱度:在合成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对于获得高产率和高纯度的产物至关重要。
二、纯度与杂质控制
# 1. 纯度要求
- 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PLC分析,主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98%,这表明产品的纯度非常高。
- 气相色谱法:对于挥发性杂质的分析,GC方法可以提供额外的纯度信息。
# 2. 杂质限量
- 有机杂质:包括原料药、中间体、副产物等,每种杂质的含量不得超过0.1%。总有机杂质含量不得超过0.5%。
- 无机杂质:重金属(如铅、汞、砷等)的含量应低于10 ppm。其他无机盐(如氯化物、硫酸盐等)也应控制在低水平。
# 3. 溶剂残留
- 常见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其残留量应符合国际药品注册标准的要求,通常不超过1000 ppm。
- 毒性较大的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其残留量应严格控制在更低的水平,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三、分析方法与验证
# 1. 定性分析
- 红外光谱:通过IR光谱可以获得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用于确认其官能团的存在。
- 核磁共振:包括1H NMR和13C NMR,用于进一步确认分子结构和纯度。
# 2. 定量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不仅可以用于纯度测试,还可以用于手性纯度的测定,确保立体异构体的纯度符合要求。
- 质谱法:MS分析可以提供分子量信息,有助于确认产品的分子结构。
# 3. 方法学验证
- 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试验应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RSD(相对标准偏差)通常不超过2%。
- 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表明方法的准确性良好。
- 稳定性:样品在储存和测试过程中应保持稳定,无显著降解。
四、包装与储存条件
# 1. 包装材料
- 防潮材料:由于该化合物对湿度敏感,应使用防潮性能好的包装材料,如铝箔袋或真空包装。
- 避光容器:使用不透明的容器可以减少光照对产品的影响,防止光化学反应的发生。
# 2. 储存条件
- 温度:建议在室温下储存,避免高温环境,因为高温可能导致化合物分解或产生不必要的反应。
- 湿度:保持干燥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以下,以防止吸湿和结块现象的发生。
- 光照:避免直接日光照射,可以使用遮光剂或存放在暗室中以减少光照引起的降解风险。
# 3. 运输要求
- 防震措施: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震措施,防止因震动导致包装破损或产品损坏。
- 温控物流:如果产品需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运输,应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五、安全与环保要求
# 1. 安全数据表
- 危害识别:明确列出产品的危害类型,如皮肤腐蚀性、易燃性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 急救措施:提供详细的急救措施,包括皮肤接触后的处理步骤、吸入后的应对方法等。
# 2. 废弃物处理
- 化学处理方法:对于实验室规模的废弃物,可以通过中和反应后稀释排放的方式处理。对于大规模废弃物,则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法规进行处理。
- 生物处理方法:可以考虑使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技术来处理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
# 3. 环保认证
- REACH法规:确保产品符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规定,完成注册并获取授权。
- ISO 1400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证明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
上一篇:3-(4-溴苯甲酰)丙酸下一篇:一异丙醇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