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亚试剂!
西亚试剂banner
西亚试剂banner
西亚试剂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5-苯基异恶唑-3-羧酸

发布时间:2025-09-28

5-苯基异恶唑-3-羧酸-西亚试剂有售,5-苯基异恶唑-3-羧酸分子式,5-苯基异恶唑-3-羧酸价格,西亚试剂有各种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分析试剂,材料试剂,高端化学,耗材,实验室试剂,科研试剂,色谱耗材www.xiyashiji.cn

去购买

一、酸性

由于含有羧酸基团 (-COOH),5-苯基异恶唑-3-羧酸具有一定的酸性。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例如:

\[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_\text{OH} + \text{NaOH} \rightarrow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ONa} + \text{H}_2\text{O} \]

二、碱性

尽管该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但由于它位于一个芳香性杂环内,且邻近两个氧原子,其碱性显著减弱,因此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碱性。

三、化学反应

# 1. 酯化反应

5-苯基异恶唑-3-羧酸可以与醇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_\text{OH} + \text{R-OH} \xrightarrow{\text{H}^+}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OR} + \text{H}_2\text{O} \]

# 2. 酰氯化

与氯化试剂(如二氯亚砜,SOCl₂)反应,生成酰氯:

\[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_\text{OH} + \text{SOCl}_2 \rightarrow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Cl} + \text{SO}_2 + \text{HCl} \]

# 3. 酰胺化

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酰胺:

\[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_\text{OH} + \text{NH}_2\text{R} \xrightarrow{\Delta} \text{C}_6\text{H}_5\text{C}_3\text{H}_2\text{NO}_2\text{CONHR} + \text{H}_2\text{O} \]

四、物理性质

1. 熔点和沸点:作为有机固体,5-苯基异恶唑-3-羧酸具有较高的熔点,但具体的熔点数值需查阅实验数据。

2. 溶解性:由于含有羧酸基团,它在极性溶剂如水、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但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

五、光谱特性

1. 红外光谱(IR):显示羧酸的羰基吸收峰(约1700 cm⁻¹),以及苯环和异恶唑环的特征吸收峰。

2. 核磁共振(NMR):氢谱(¹H NMR)和碳谱(¹³C NMR)会显示苯环和异恶唑环上氢和碳的特征信号。

六、稳定性

5-苯基异恶唑-3-羧酸在常温常压下通常是稳定的,但在极端条件下(高温或强酸碱环境)可能会分解。

七、衍生物

通过上述反应,可以制备一系列衍生物,如酯、酰氯、酰胺等,这些衍生物在合成复杂有机分子和药物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1. GHS分类

- 有害物品: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5-苯基异恶唑-3-羧酸被归类为有害物品。这种分类意味着该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3. 风险术语

- R22:吞食有害。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42/43: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输氧;如果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 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 食入:通过饮足量温水并催吐来处理,避免昏迷患者因呕吐而窒息,并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剂选择:使用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等。

-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6. 泄漏应急处理

- 防护措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 泄漏处理: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

7. 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应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处置,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

8. 安全数据表(SDS)

- 内容概述:SDS包含详细的化学物质信息、危害识别、成分组成、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等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查阅SDS获取全面的安全信息和使用指导。

1. 化学纯度

- 定义:化合物的化学纯度是衡量样品中所含目标化合物比例的重要指标。高纯度意味着杂质含量低,有助于保证化学反应的可预测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

- 标准:一般要求≥98%或更高,具体取决于应用领域。

2. 水分含量

- 定义:水分含量是指样品中水的比例,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影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 检测方法:卡尔费休滴定法、热重分析(TGA)。

- 标准:通常要求≤0.5%。

3. 残留溶剂

- 定义:在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可能会残留在最终产品中,需要控制其残留量以确保安全。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GC)。

- 标准:各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国际药典或相关行业标准,如ICH Q3C指导原则。

4. 重金属含量

- 定义:重金属如铅、汞、砷、镉等可能对健康和环境有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标准:不同行业和应用有不同的限值要求,通常应低于ppm级。

5. 灰分

- 定义:灰分是指在高温下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反映样品中的无机杂质含量。

- 检测方法:灼烧法。

- 标准:通常要求≤0.1%或更低。

6. 比旋光度

- 定义:比旋光度是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性质,通过测量偏振光旋转的角度来确定样品的光学活性。

- 检测方法:旋光仪。

- 标准:特定化合物有特定的比旋光度范围,需根据文献或标准设定。

7. 粒度分布

- 定义:粒度分布影响化合物的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特别是在制药领域非常重要。

- 检测方法:激光粒度分析、电子显微镜。

- 标准:根据具体应用设定,如D90 < 50 µm。

8. 熔点

- 定义:熔点是指化合物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是鉴定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指标。

- 检测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毛细管法。

- 标准:特定化合物有特定的熔点范围,需符合标准。

9. 红外光谱(IR)

- 定义:红外光谱用于确认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 检测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标准:与标准图谱对比,峰位置和强度应一致。

10. 核磁共振波谱(NMR)

- 定义:NMR波谱提供详细的分子结构信息,验证化合物的结构。

- 检测方法:氢核磁共振(^1H NMR)、碳核磁共振(^13C NMR)。

- 标准:与已知结构的NMR数据对比,信号位置和裂分模式应一致。

11. 质谱(MS)

- 定义:质谱用于确定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是鉴定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 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标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峰应符合理论计算值。

12. 微生物限度

- 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评估样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 检测方法:微生物培养法。

- 标准:总需氧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杆菌等应符合药典或行业标准。

上一篇:2,4-二氨基噻唑盐酸盐
下一篇:2-氨基-4-甲氧基硝基苯
版权所有:山东西亚化学有限公司

鲁ICP备20015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