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羟基-9-芴酮
发布时间:2025-09-29

一、基本性质
1. 分子式和分子量:2-羟基-9-芴酮的化学式为C₁₃H₈O₂,分子量为196.201。
2. 密度和熔点:该物质的密度为1.4±0.1 g/cm³,熔点范围在202-207℃之间。
3. 沸点和闪点:其沸点为386.6°C(760 mmHg),闪点为165.1°C。
4. 蒸汽压和折射率:蒸汽压为1.57E-06mmHg(25°C),折射率为1.707。
5. 外观和溶解性:2-羟基-9-芴酮通常以白色或黄色结晶固体的形式存在,具体颜色可能因纯度和来源而异。它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等,但在水中几乎不溶。
6. 酸度系数:预测的酸度系数(pKa)为9.09±0.20。
二、化学反应性
1. 光化学反应:2-羟基-9-芴酮在光照下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芳香族化合物。这一性质使其在光化学合成和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含有羟基和羰基的化合物,2-羟基-9-芴酮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其羟基可以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羰基则可能被还原成相应的醇。
3. 亲核取代反应:由于羰基的存在,2-羟基-9-芴酮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其中羰基碳作为亲电中心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
4. 缩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羟基-9-芴酮可能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形成更大分子量的化合物。
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2-羟基-9-芴酮的分类如下:
危害类别:皮肤腐蚀/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标签要素:刺激性物品
2. 安全术语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区域至少15分钟。如有必要,寻求医疗帮助。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若症状持续,尽快就医。
- 吸入:将受害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输氧。如症状持续,就医。
- 食入:不要催吐。若误食且感觉不适,立即就医并出示该物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使用适合周围火灾环境的灭火剂,如水、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
- 特殊危害:无资料。
- 保护装备: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和全身防护服。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化学防护服和自给式呼吸器。
- 环境预防:避免泄漏物扩散到环境中。
- 清理方法:使用非燃性吸附剂吸收,并转移到适当的废物处理容器中。
7. 废弃处置
- 废弃方法:根据当地法规,将废物处理到合适的废物处理设施中。避免排放到环境中。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编号:CODOW-CD123631
- 版本:V1.2,2024年09月16日修订
- 紧急概述:包括前述的GHS分类、安全术语、风险术语、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和废弃处置信息。
- 其他信息:产品名称、分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及存储条件等。
1. 外观:
- 颜色:一般为淡黄色至浅棕色固体。
- 形态:结晶状或粉末状。
2. 纯度:
- 指标:通常要求在98%以上。
-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
3. 熔点:
- 指标:一般在150°C到155°C之间。
- 检测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或毛细管法。
4. 干燥失重:
- 指标:通常要求不超过0.5%。
- 检测方法:干燥失重测试(如烘箱干燥法)。
5. 灰分:
- 指标:通常要求不超过0.1%。
- 检测方法: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重。
6. 重金属含量:
- 指标:如铅(Pb)含量应低于10 ppm。
-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7. 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 指标:通常要求氯化物(Cl-)含量低于200 ppm,硫酸盐(SO4²⁻)含量低于200 ppm。
- 检测方法:滴定法、离子色谱法。
8. 溶剂残留:
- 指标:如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一般要求低于特定限值(如1000 ppm)。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GC)或顶空气相色谱(HS-GC)。
9. pH值:
- 指标:通常在6.5到7.5之间。
- 检测方法:电位滴定法。
1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指标:特定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以及对应的吸光度。
- 检测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
11. 红外吸收光谱(IR):
- 指标:特定的特征峰位置。
- 检测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上一篇:N-芴甲氧羰基-L-4-氯苯丙氨酸下一篇:4-硝基氯化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