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氯-3-吡啶醇
发布时间:2025-09-29

一、物理性质
1. 外观:5-氯-3-吡啶醇通常以无色至淡黄色的固体形式存在。
2. 密度:其密度大约为1.4 g/cm³(粗略估计),这使其在处理和储存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 熔点:该物质的熔点范围在160-162°C之间,这意味着它在较高温度下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
4. 沸点:根据预测,5-氯-3-吡啶醇的沸点大约在324.7°C左右,这表明它具有较高的挥发性。
5. 溶解性:5-氯-3-吡啶醇在水中的溶解度适中,并且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醇、醚和酮,这为其在各种化学反应中提供了灵活性。
二、化学性质
1. 碱性:5-氯-3-吡啶醇具有明显的碱性特征,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2. 氢键供体和受体:分子中含有多个氢键供体和受体,这使得它在溶液中可以形成复杂的氢键网络,影响其化学行为。
3. 互变异构现象:5-氯-3-吡啶醇存在互变异构现象,即分子内存在不同的异构体形式,这些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三、安全信息
1. 刺激性:5-氯-3-吡啶醇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潜在的刺激性,因此在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 毒性:尽管具体毒性数据有限,但基于其化学结构,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或高浓度接触。
3. 环境影响:应避免将5-氯-3-吡啶醇释放到环境中,特别是水体和土壤中,以防止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
四、存储与处置
1. 存储条件:应将5-氯-3-吡啶醇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热源和火种,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2. 处置方法:废弃的5-氯-3-吡啶醇应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5-氯-3-吡啶醇的分类如下:
- 危害水生环境:类别2
- 急性毒性:口服类别4;皮肤接触类别3;吸入类别3
-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
- 呼吸或皮肤过敏:类别1
- 生殖毒性:类别2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重复接触):类别2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S39:戴适当的护目镜或面罩。
3. 风险术语
- R22:吞食有害。
- R36/38: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 R41: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 R43: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受污染的皮肤。
- 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佩戴隐形眼镜且可方便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予氧气。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 食入:切勿催吐,立即就医,并出示该物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医生看。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使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 特殊危险性:不适用。
- 保护设备:穿戴适合的防护装备,如消防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避免扬尘,小心清扫,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 环境清理:防止进入下水道,避免环境污染。
7. 废弃处置
- 废弃方法: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处置,通常包括焚烧或填埋。
- 注意事项:确保废弃物完全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8. 安全数据表
- 包含内容:化学品标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事故响应、安全储存和使用、暴露控制/个人防护、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信息、运输信息、法规信息等。
- 作用:为化学品的使用者、储存者、运输者和处置者提供全面的安全指导信息。
一、化学性质指标
1. 分子式与分子量
- 分子式:C₅H₄ClNO
- 分子量:129.54(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
2. 结构与性状
- 结构:5-氯-3-吡啶醇的化学结构明确,包含一个吡啶环和氯原子。
- 性状:通常为灰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具有特定的比重(1.4±0.1 g/cm³)和熔点(160-162°C)。沸点为324.7±22.0°C at 760 mmHg。
3. 纯度
-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样品中5-氯-3-羟基吡啶的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应不低于98.0%至102.0%。
二、物理性质指标
1. 密度与沸点
- 密度:1.4±0.1 g/cm³
- 沸点:324.7±22.0 °C at 760 mmHg
2. 溶解性
- 水溶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S≤0.1 g/100 mL at 20°C),但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3. 稳定性
- 储存条件: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氧化剂。
- 稳定性:远离氧化物,常规条件下稳定。
三、安全与环保指标
1. 毒性与刺激性
- 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
- 吸入后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 口服有害,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 环境影响
-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 应避免将该产品释放到环境中,尤其是水体中。
3. 安全措施
- 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 如皮肤或眼睛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治疗。
- 如误服,应立即催吐并就医治疗。
四、检测方法指标
1. 鉴别方法
- 化学反应: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确认产品的身份。
- 光谱分析: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结构鉴定。
2. 有关物质检查
- 薄层色谱法:用于检测产品中的杂质含量和种类。
上一篇:氟虫腈下一篇:N-Boc-3-吡咯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