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甲基硅基-1-乙基硼酸二乙醇胺酯
发布时间:2025-09-29

基本性质
* 分子式:C9H24BNO3Si。
* 分子量:233.18826。
* 熔点:183-186°C。
结构特点
* 该化合物包含一个硼原子、一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和一个硅原子。
* 具有特定的碳链和官能团排列,这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化学稳定性
* 在规定的使用和贮存条件下,该化合物是稳定的。
* 需要避免与氧化物、酸、水分、光和热接触,以防止分解或变质。
反应性
* 作为硼酸酯类化合物,它可能参与酯化、水解等反应。
* 具体的反应条件和产物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环境。
溶解性
* 关于该化合物的溶解性信息,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数据报道。然而,根据其化学结构,可以推测它可能在一些有机溶剂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毒性与安全性
* 关于该化合物的毒理学数据,目前尚未有详细的报道。因此,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基本的化学安全原则,如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吸入或摄入等。
1. GHS分类:
- 目前没有具体的GHS分类信息。但根据风险术语R36/37/38,可以推测该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6.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工作区域。
-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时,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碎石灰石(CaO)、苏打灰(Na2CO3)或石灰(Ca(OH)2)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7. 废弃处置:
- 产品: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不洁的包装: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8. 安全数据表:
- 目前没有详细的安全数据表可供参考,但可以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基本的安全管理和应对措施。
1. 外观
- 颜色: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
- 透明度:清澈透明,无明显浑浊或沉淀。
2. 物理性质
- 沸点:约130°C(具体数值可能因分子量和纯度而异)。
- 密度:约0.95 g/mL(具体数值可能因分子量和纯度而异)。
- 折光指数:约1.45(具体数值可能因分子量和纯度而异)。
3. 化学性质
- 纯度:≥98%(通过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 水分含量:≤0.5%。
- 酸值:≤0.1 mg KOH/g。
- 碱值:≤0.1 mg KOH/g。
4. 杂质控制
- 未反应的起始物:≤1%。
- 溶剂残留:如甲醇、乙醇等≤100 ppm。
- 重金属含量:如铅 (Pb) ≤10 ppm,汞 (Hg) ≤2 ppm,镉 (Cd) ≤2 ppm。
5. 储存与稳定性
- 储存条件:常温下密封保存,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 保质期:在规定条件下至少一年。
6. 安全与法规
- 毒性数据:提供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和眼睛刺激性的数据。
- 环境影响:评估该物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 法规符合性:确保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如REACH、RoHS等。
7. 分析方法
- 气相色谱(GC):用于检测纯度和杂质。
- 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于进一步确认纯度和杂质。
- 核磁共振(NMR):用于结构确认。
- 质谱(MS):用于分子量确认。
8. 包装与运输
- 包装材料:玻璃瓶或塑料瓶,外包装为纸箱或木箱。
- 运输条件:按非危险品运输,但需防潮、防晒。
9. 应用测试
- 应用性能测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的性能测试,如作为中间体的反应效率、产品收率等。
上一篇:1,3-二氢-1,1-二甲基-2,1-苯并氧硅杂环戊二烯下一篇:唑啉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