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硝基苯
发布时间:2025-09-30

1. 溶解性:对二硝基苯微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这一特性使得它在有机合成和染料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稳定性:对二硝基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与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或强碱接触时,可能会发生反应。
3. 毒性:对二硝基苯属高毒类物质,对大鼠经口的LD50(半数致死量)为83mg/kg。它可能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吸收等方式对人体造成危害,包括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肾损害等。
4. 燃烧与爆炸性:对二硝基苯遇明火、高热易燃,并能与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受热分解时,会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烟雾。此外,它还具有腐蚀性,能引起灼伤。
5. 结构与分子式:对二硝基苯的化学式为C6H4N2O4,分子量为168.11。它是黄色结晶性粉末,具有挥发性。
6. 其他化学性质:对二硝基苯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和醚。它具有一定的蒸汽压,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此外,它还具有苦杏仁味。
GHS分类
* 对二硝基苯被归类为易燃固体,类别为6.1类毒害品。
* 它也是一种皮肤腐蚀/刺激物,类别为2类。
* 同时,它还被归类为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为3类。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面具。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 S60: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 S61: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
* R23/24/25: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R50/53: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废弃处置
*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安全数据表(SDS)要点
* 理化特性:黄色结晶,有挥发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熔点173℃,沸点299.9℃(at 760 mmHg),闪点154.4℃。
* 毒理学信息:本品为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皮肤粘膜紫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慢性中毒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贫血、黄疸等。
* 操作与储存: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1. 外观: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无异色物。
2. 熔点:需符合标准要求,一般为稍高于69°C(对于间二硝基苯)或118℃(对于邻二硝基苯)。
3. 水分:应不超过0.5%。
4. 溶解度:在常用有机溶剂中应有一定的溶解度,如乙醇、乙醚、苯等。
5. 纯度:纯度应不低于99%。
6. 含杂物:含杂物(包括其他硝基苯类、苯甲酰胺、苯酚等)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7. 其他指标: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考虑,如化学反应活性、毒性等。例如,间二硝基苯的急性毒性LD50为59.5mg/kg(大鼠经口),而邻二硝基苯的急性毒性LD50则更高,达到489mg/kg(大鼠经口)。
上一篇:2-氨基-5-溴-4,6-二甲基吡啶下一篇:2-氯-1-三苯甲基咪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