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发布时间:2025-09-30

1. 光学活性:该化合物具有手性中心,因此存在两种对映异构体,即(R)-和(S)-型。其中,(S)-型为天然存在的构型,而(R)-型则需要通过合成方法获得。
2. 酸性:该化合物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无机盐。具体来说,它会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氢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如H3PO4、H2SO4等。
3. 碱性:该化合物在水中也可以发生碱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无机盐。具体来说,它会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和相应的碱根离子,如NaOH、KOH等。
4. 氧化还原性: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性质,可以被氧化剂或还原剂所影响。例如,它可以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成相应的产物;也可以被亚硫酸钠、硫酸铜等还原剂还原成相应的产物。
5. 热稳定性:该化合物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具体来说,它会在加热时逐渐分解成苯并[b]噻吩、苯并[c]环戊烯等产物。
6. 毒性:该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1. GHS分类:
- 皮肤刺激物。
- 严重眼刺激物。
- 呼吸道刺激物。
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面罩。
3. 风险术语:
- R22:吞食有害。
- R36/38: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R43:与皮肤长期接触可能有害。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 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5. 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工作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7. 废弃处置:
- 用焚烧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8. 安全数据表(MSDS):
- 包含上述所有安全信息,以及更详细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操作处置与储存、暴露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等信息。
1.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2. 密度:1.05 g/cm3 at 25°C。
3. 沸点:147°C。
4. 折射率:n20D = 1.5698 at 25°C。
5. 溶解度: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
6. pH值: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7. 纯度:≥99%。
上一篇:4-氨基-5-氯-2,6-二甲基嘧啶下一篇:2,4,5-三氯硝基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