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乙烯磺酸钠
发布时间:2025-09-30

一、基本化学性质
1. 分子结构与物理性状:
- 对苯乙烯磺酸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7NaO3S,分子量为206.19。它通常以白色至黄色片状或结晶性粉末的形式存在。
- 该化合物易溶于水和乙醇,但不溶于乙醚和苯。
2. 酸碱性:
- 由于含有磺酸基团,对苯乙烯磺酸钠具有酸性,但具体pH值未直接给出。不过,根据其磺酸盐的性质,可以推断其溶液可能呈中性或弱酸性。
3. 稳定性:
- 对苯乙烯磺酸钠在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物接触。
二、化学反应性
1. 加成反应:
- 对苯乙烯磺酸钠中的双键可以参与加成反应,如与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烷。
- 也能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的磺酸钠。
2. 取代反应:
- 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基团(如硝基、磺酸基等)取代,但这种反应通常需要较强的条件和特定的催化剂。
3. 氧化还原反应:
- 虽然对苯乙烯磺酸钠本身不易被氧化或还原,但在特定条件下,其磺酸基团可能参与某些氧化还原反应。
4. 水解反应:
- 在高温或碱性条件下,对苯乙烯磺酸钠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硫酸钠。
三、安全与环境影响
1. 毒性与刺激性:
- 对苯乙烯磺酸钠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因此,在处理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 生态学数据:
- 该物质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但应避免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围环境。
3. 储存与运输: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并与氧化剂分开存放。运输时同样需注意防火防爆。
1. GHS分类: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皮肤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2. 安全术语: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穿戴防护手套/眼保护罩/面部保护罩。
3. 风险术语:吞咽有害(H302);造成皮肤刺激(H315);造成严重眼损伤(H318);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H335)。
4. 急救措施:
-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
-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 漱口。
5. 消防措施:灭火剂包括水、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在火场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需注意个人防护。
6. 泄漏应急处理:收集泄漏物,避免扩散。隔离泄漏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如果泄漏物接触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果泄漏物接触到眼睛,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7. 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为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包括焚烧法、安全掩埋法等。废弃注意事项包括确保废弃物完全燃烧或安全掩埋,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8. 安全数据表:SDS提供了化学品的理化特性、燃爆性质、健康危害、急救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等全面信息。
1. 外观
- 颜色和形状:对苯乙烯磺酸钠应为白色结晶固体,无异物、杂质,色泽均匀,无明显缺陷。
2. 粒径分布
- 测定方法:通过粒径分析仪进行测定,控制产品的颗粒大小,确保粒径分布符合要求。
3. 含水率
- 测定方法:使用烘箱法或卡尔费休法测定,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一般要求含水率在10±2%范围内。
4. 离子交换容量
- 测定方法:使用标准方法测定,确保产品的离子交换容量符合标准。
5. 光吸收度
- 600nm光吸收/厘米:≤0.035。
6. 色度
- 1%水溶液色度:≤50。
7. pH值
- 10%水溶液pH值:7.5-11。
8. 乙烯基活性
- 以SSS计:≥90.5。
9. 熔点
- 熔点:≥300℃。
10. 纯度
- 纯度:高纯度,通常要求在98%以上。
上一篇:4-羟基-2-(三氟甲基)苯腈下一篇:2,5,8,11,14-五氧杂十七-16-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