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基-5-氟-3-硝基吡啶
发布时间:2025-10-01

1. 分子结构:2-氨基-5-氟-3-硝基吡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H4FN3O2,分子量为157.10。该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一个吡啶环,环上带有一个氨基(-NH2)、一个氟原子和一个硝基(-NO2)。
2. 物理性质:
- 外观与形态:2-氨基-5-氟-3-硝基吡啶通常以结晶固体的形式存在,可能呈现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 密度:该化合物的密度约为1.57 g/cm³(根据分子量和常见有机物的密度范围估算)。
- 熔点:具体的熔点数据可能因文献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位于较高温度范围内。
- 沸点:由于分子结构中包含多个极性基团,预计沸点会相对较高,但具体数值需查阅专业数据库或实验测定。
- 溶解性:在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中可能有一定的溶解度,但具体溶解性需根据实验条件确定。
3. 化学性质:
- 亲核性与碱性:由于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具有亲核性,且氨基(-NH2)也表现出一定的碱性,因此2-氨基-5-氟-3-硝基吡啶可能具有一定的亲核性和碱性。
- 反应活性:该化合物中的硝基(-NO2)和氟原子(F)都是活泼的官能团,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例如,硝基可以进行还原反应生成氨基;氟原子则可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该化合物可能相对稳定,但在高温、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或变质。
1. GHS分类:
-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2-氨基-5-氟-3-硝基吡啶可能被归类为易燃固体或具有爆炸性的物质,具体分类取决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 其他可能的安全术语包括但不限于避免吸入粉尘、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远离火源和热源等。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11:高度易燃。
- R20:吸入有害。
- R36:刺激眼睛。
- R43: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 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以防可燃性液体飞溅使火势扩散。
- 特殊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6.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7.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保证充分燃烧的条件下,再粉碎并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8. 安全数据表:
- 2-氨基-5-氟-3-硝基吡啶的安全数据表应包含上述所有相关信息,以及更详细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等内容。这些信息对于正确处理和使用该化学品至关重要。
1.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或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2.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3. 熔点:约80°C(分解)。
4. 沸点:约160°C(分解)。
5. 密度:1.47 g/cm3(25°C)。
6. 折射率:1.599(25°C)。
7. 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位于760 cm−1(N=O伸缩振动)、1030 cm−1(C-F伸缩振动)和1450 cm−1(C=N伸缩振动)。
8. 核磁共振谱:特征信号位于δH = 7.4 ppm(NH)、δF = 68.5 ppm(CF3)和δN = 104.5 ppm(NO2)。
9. 质谱:分子量为169.09 g/mol,主要离子峰为m/z = 169 [M+H]+。
10. pH值: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pKa值约为2.8。
11. 稳定性:对光、热、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不稳定。在光照下会逐渐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时会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硝酸银等反应时会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12. 纯度:通常要求纯度达到99%以上。可以通过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13. 杂质含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如美国药典USP32-NF32、欧洲药典EP7.0等。常见的杂质包括2-氨基-5-氯吡啶、2-氨基-5-溴吡啶、2-氨基-5-碘吡啶等。
上一篇:5-降冰片烯-2,3-二甲酰亚胺下一篇:5-羟甲基-1-甲基-1H-吡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