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降冰片胺
发布时间:2025-08-05

(R)-(+)-降冰片胺,即(1R,2S,4R)-2-氨基二环[2.2.1]庚烷,是一种具有特定立体构型的胺类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化学性质
# 1. 分子结构与手性
- 分子式: C7H13N
- 分子量: 101.19 g/mol
- 结构特征: (1R,2S,4R)构型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空间排列,属于手性分子的一种对映体。
# 2. 物理性质
- 沸点: 158°C
- 密度: 0.94 g/cm³
- 折射率: 1.477
- 溶解性: 可溶于水和常见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
二、化学反应性
# 1. 碱性
- 反应特性: 由于氨基(-NH2)的存在,(R)-(+)-降冰片胺具有一定的碱性。它可以接受质子(H+)形成相应的铵盐。
- 反应实例: 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
# 2. 亲核性
- 反应特性: 氨基上的孤对电子使得该化合物具有亲核性,能够参与亲核取代反应或亲核加成反应。
- 反应实例: 在酰化反应中,可以与酰氯或酸酐反应生成酰胺。
# 3. 氧化还原反应
- 反应特性: 氨基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相应的羟胺、硝基化合物或偶氮苯等产物。
- 反应实例: 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羟胺衍生物。
# 4. 络合能力
- 反应特性: 氨基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生成络合物。
- 反应实例: 与铜离子络合生成深蓝色的络合物。
三、稳定性与储存
-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等接触。
- 储存条件: 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热源。
四、安全信息
- 毒性: 低毒,但具体毒性数据需参考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
- 防护措施: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粉尘和烟雾。
五、应用
- 用途: (R)-(+)-降冰片胺可用于合成药物中间体、有机合成试剂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
- 示例: 在药物合成中,它可以作为手性砌块引入到复杂的分子结构中。
1. GHS分类
- 健康危害:可能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可能对肝脏、肾脏或血液造成损害。
- 物理危害:无特定的物理危害类别,但需注意其易燃性和挥发性。
-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20/22:吸入有害,吞食有害。
- R51/53: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4. 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 吞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如果容易做到的话),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剂: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或沙土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以免引起溅射。
- 特殊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任何泄露迹象,都必须打开阀门,让可燃物料在安全地点燃烧掉。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 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时,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随后转移至专用废物处理场所。
7.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是一份详细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包含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以及其它信息等16部分内容。对于(R)-(+)-降冰片胺,具体的SDS应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其中会详细列出上述各方面的信息。
请注意:
1. 化学纯度
- 总杂质含量: 应小于或等于0.5%。高纯度的(R)-(+)-降冰片胺在化学反应中能提供更准确的结果,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特定杂质: 如苯胺、硝基苯等,其含量应控制在0.1%以下。这些杂质可能来源于合成过程中的原料或副产物,需严格控制。
2. 物理性质
- 熔点: (R)-(+)-降冰片胺的熔点应在76-78°C之间。熔点的测定能够反映样品的纯度和一致性。
- 比旋光度: 比旋光度是衡量手性化合物光学活性的重要指标,(R)-(+)-降冰片胺的比旋光度应为+30.0°至+32.0°。
3. 水分含量
- 卡尔费休法测定: 水分含量应不超过0.1%。高水分含量可能导致产品降解或在储存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
- 干燥失重法: 在105°C下干燥2小时,减重量不应超过0.5%。此方法进一步确认样品中的游离水分含量。
4. 重金属含量
- 铅: 应小于10 ppm。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或原料,需严格检测。
- 砷: 应小于1 ppm。同样,砷的存在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控制其在最低限度。
5. 微生物限度
- 细菌总数: 每克样品中不得超过1000个菌落。微生物污染会导致产品的降解和失效,尤其在药品应用中尤为重要。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每克样品中不得超过100个菌落。霉菌和酵母菌的存在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可能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6. 残留溶剂
- 乙醇: 应小于500 ppm。乙醇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其残留量过高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乙醚: 应小于200 ppm。乙醚也是一种常用溶剂,其残留量需严格控制以确保安全。
7. 包装和储存条件
- 密封性: 采用铝塑袋或玻璃瓶密封包装,以防止空气和湿气进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 储存温度: 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温度应控制在2-8°C。适当的储存条件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避免降解。
上一篇:1-氯甲基-1H-1,2,4-三唑盐酸盐下一篇:二乙酰基[(S)-(-)-2,2'-双(二-P-苯基磷酰)-1,1'联萘]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