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培养基
发布时间:2025-07-30

1. 成分
- 胰蛋白胨(Tryptone):含量为2% (w/v),提供氮源、碳源和生长因子,支持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含量为0.5% (w/v),提供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他生长因子,增强细菌的代谢能力和营养吸收效率。
- 氯化钠(NaCl):含量为0.05% (w/v),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平衡。
- 氯化钾(KCl):含量为2.5 mM,促进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
- 硫酸镁(MgCl₂):含量为10 mM,参与酶活化、蛋白质合成和核糖体结构稳定。
- 葡萄糖(Glucose):含量为20 mM,作为主要的碳源和能量来源,支持细菌的快速生长和代谢。
2. 配制方法
- 溶液配制:将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KCl和MgCl₂按比例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定容并调节pH至7.0,最后高压灭菌。
- 葡萄糖添加:在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预先配制并过滤除菌的1 M葡萄糖溶液,确保葡萄糖不被高温破坏。
3. 用途
- 大肠杆菌培养:SOC培养基主要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用于制备和复苏感受态细胞。
- 基因表达:由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SOC培养基也常用于大肠杆菌的蛋白表达实验,如IPTG诱导的蛋白表达,能够提高蛋白产出量。
- 菌种复苏:SOC培养基适用于多种细菌菌种的冻干粉复苏活化,包括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一、GHS分类
- 类别: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SOC培养基通常不被视为危险化学品,因为它主要由营养成分组成,不含有害化学物质。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如含有添加剂或防腐剂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成分进行分类。
二、安全术语
- S1:保持容器密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三、风险术语
- R36:刺激眼睛。
- R42/43:吸入和皮肤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四、急救措施
1. 吸入:将受害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2.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水清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3.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就医。
五、消防措施
- SO C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不具备燃烧性或爆炸性。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消防措施。但应远离火源和热源,以防容器破裂或液体溅出。
六、泄漏应急处理
1.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
2. 清理方法:使用吸收材料(如纸巾、干砂土等)吸收泄漏物,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废物处理容器中。避免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水体或土壤。
3. 环境清洁:用肥皂和水清洁受污染的区域,确保彻底清除残留物。
七、废弃处置
- SO C培养基应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通常,未使用完的培养基应视为生物危险废物,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废弃。容器也应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安全数据表
- SOC培养基的安全数据表(Safety Data Sheet, SDS)是一份详细的文档,包含了上述所有安全信息以及产品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储存条件、毒性信息等。在使用SOC培养基之前,用户应仔细阅读SDS,并按照SDS中的指导进行操作和处置。
1. 成分准确性
- 胰蛋白胨含量:SOC培养基中的胰蛋白胨含量通常为20.0 g/L。胰蛋白胨是一种富含氮源的组分,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 酵母提取物含量:酵母提取物的含量一般为5.0 g/L。酵母提取物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细菌的代谢活动。
- 氯化钠含量:氯化钠的含量通常为0.5 g/L。氯化钠用于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确保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 氯化钾含量:氯化钾的含量一般为0.186 g/L。氯化钾同样用于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
- 氯化镁含量:氯化镁的含量为0.95 g/L。氯化镁在培养基中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并参与多种酶的激活。
- 硫酸镁含量:硫酸镁的含量为1.2 g/L。硫酸镁也是培养基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有助于细菌的生长。
- 葡萄糖含量:葡萄糖的含量为3.6 g/L(或20 mM)。葡萄糖作为碳源,为细菌提供能量,促进其生长和代谢。
2. pH值
- 标准pH值:SOC培养基的标准pH值一般控制在7.0±0.2(25℃)。适当的pH值可以确保细菌在最佳环境中生长。
- pH稳定性:培养基应具备良好的pH稳定性,避免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
3. 无菌性
- 无菌保证:SOC培养基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通常是116℃高压灭菌30分钟,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 防止污染:无菌操作对于避免培养基被污染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制备和分装过程中。
4. 透明度和颜色
- 外观检查:优质的SOC培养基应具有清澈透明的外观,无明显浑浊或沉淀。颜色应均匀一致,无异常变色。
5. 性能测试
- 菌株测试:通过接种标准质控菌株(如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ATCC11775等)来验证培养基的性能。在36±1℃下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理想的结果是菌落生长良好,形态典型,表明培养基质量合格。
6. 保存条件
- 储存温度:SOC培养基应在4℃下避光保存,以防止成分变质或降解。
- 保质期:根据生产商提供的信息,妥善保存的培养基通常具有一定的保质期,过期后不建议使用。
7. 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 批次间一致性:不同批次的SOC培养基应保持一致的成分和性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 质量控制:生产商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和成品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上一篇:双(4-氯苯基)乙酸下一篇:2,3-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