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丁酯
发布时间:2025-10-02

一、物理性质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略有气味。
2. 熔点:-43°C(另有资料称-28°C)。
3. 沸点:185-187°C(在常压下)。
4. 密度:0.9804 g/mL(22°C),也有资料指出为0.9837 g/mL(20°C)。
5. 折射率:1.4217。
6. 溶解性:微溶于水,但能与大多数漆用溶剂、稀释剂及油类混溶。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4.2g/L(25°C)。
7. 闪点:约69°C(闭杯法)。
二、化学性质
1.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不易分解。然而,在高温或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
2. 水解反应:在酸或碱的存在下,乳酸丁酯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乳酸和丁醇。但在中性条件下,其水解速度较慢。
3. 氧化反应:在高温(如180°C)且长时间通入空气的条件下,乳酸丁酯可逐渐被氧化生成丙酮酸。
4. 加氢反应:在铜铬催化剂存在下,于225°C和15~20MPa的压力下加氢时,乳酸丁酯可转化为丙二醇。
5. 与氨的反应:与氨反应可生成乳酸酰胺和丁醇。
三、其他性质
1. 毒性:乳酸丁酯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大鼠经口LD50为12000mg/kg,表明其急性毒性较低。
2. 储存条件:应密封保存,贮放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四、应用领域
乳酸丁酯因其良好的溶解性能、挥发速度适中以及优异的环保性能,在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它还用作香料的原料和溶剂,也用于医药行业和食品香精的制备。
1. GHS 分类
- 易燃液体类别 3:乳酸丁酯属于易燃液体,其闪点为71℃。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就医。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及时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使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
-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处理
-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并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容器中。
-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 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焚烧炉排出的气体需通过洗涤器除去有害成分。
8. 安全数据表
- 理化性质:无色稳定液体,微溶于水,能与烃类、油脂混溶。
- 健康危害: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高浓度下可能引起头痛、黏膜刺激和咳嗽。
-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应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或地下室。
-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
1. 外观:
- 清澈透明液体,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2. 色泽:
- 浅黄色或无色。颜色应尽量浅,通常使用Pt-Co(铂-钴)色度单位来测量。
3. 密度:
- 在20℃下,乳酸丁酯的密度应在0.974 g/cm³到0.980 g/cm³之间。
4. 折射率:
- 在20℃下,乳酸丁酯的折射率(nD²⁰)通常在1.416到1.420之间。
5. 酸值:
- 表示样品中游离酸的含量,通常以毫克氢氧化钠每克样品(mg KOH/g)表示。对于高纯度乳酸丁酯,酸值应尽可能低。
6. 水分含量:
- 通过卡尔费休滴定法或其他适合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例如不超过0.1%。
7. 纯度:
- 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来确定乳酸丁酯的纯度。高纯度的乳酸丁酯其主要成分应占99%以上。
8. 挥发性杂质:
-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或其他适合的方法测定。挥发性杂质含量应控制在低水平。
9. 重金属含量:
- 如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以ppm(百万分之一)表示。
10. 砷含量:
- 食品级产品尤其需要控制砷含量,通常应低于1 ppm。
11. 微生物限度:
- 特别是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乳酸丁酯,需要检测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确保符合相关微生物限度标准。
12. 残留溶剂:
- 如果乳酸丁酯是通过有机溶剂合成的,需要检测残留溶剂的含量,并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13. 其他特定应用相关的指标:
- 如食品添加剂还需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如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GRAS(一般认为安全)状态等。
上一篇:4-溴-3-羟基-2-萘甲酸下一篇:6-氰基咪唑并[1,2-a]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