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氯-N-(3-氟苄基)-2-甲基苯胺
发布时间:2025-10-03

1.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2. 熔点:108-110°C。
3.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4. pH值: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分解。
5. 纯度:≥99%。
6. 水分含量:≤0.5%。
7. 其他杂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1. 物理性质:
- 外观与状态:该化合物通常为固体,具体的颜色和形态可能因制备条件和纯度而异。
- 熔点:具体的熔点数据需要通过实验测定,但一般来说,含有多个芳环和取代基的化合物熔点较高。
- 沸点:由于其分子结构较为复杂,沸点也相对较高,同样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 溶解性:在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二氯甲烷等中可能有一定的溶解度,但具体的溶解性数据也需要实验确定。
2. 化学性质:
- 反应活性:由于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和氨基(-NH2),这两个官能团都是活泼的化学反应位点。氯原子可以参与亲核取代反应,而氨基则可以作为亲核试剂或参与酸碱反应。
-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该化合物可能是稳定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强酸、强碱环境)可能会发生分解或反应。
- 光谱性质:可以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确证和分析。例如,红外光谱可以显示其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核磁共振光谱可以提供关于氢原子和碳原子环境的信息;质谱则可以给出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帮助确定分子量和裂解途径。
3. 安全性与毒性:
- 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4-氯-N-(3-氟苄基)-2-甲基苯胺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在处理和使用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其蒸汽或粉尘。
1. GHS分类
- 尚无明确的GHS分类信息。
2. 安全术语
-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操作后彻底清洗。
-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50/53: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介质灭火。
- 特殊灭火程序:根据当时燃烧的具体情况,采用最为合适的灭火剂灭火。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避免吸入蒸气。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隔离泄漏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小量泄漏时,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中和泄漏物,随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7. 废弃处置
- 产品:用焚烧法处置。
- 不洁的包装: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如有可能返还给供应商循环使用。
上一篇:3,5-二甲基氰苄下一篇:二氯(二乙氨基)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