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环唑
发布时间:2025-10-03

1. 分子式和结构:氟环唑的分子式为C12H9F3N4O2S,其结构中含有一个苯并咪唑环和一个三唑环。
2. 物理性质:氟环唑为白色结晶固体,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在常温下稳定,但高温下会分解。
3. 化学性质:氟环唑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合成来发挥作用。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
4. pH值敏感性:氟环唑对pH值比较敏感,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pH值。
1. GHS分类
-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为4,经皮类别为2。
-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为2。
-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类别为2A。
- 呼吸或皮肤过敏:类别为1B。
-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为2。
- 致癌性:类别为2。
- 生殖毒性:类别为2。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为3。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为2。
- 吸入危险:类别为1。
2. 安全术语
- S22:不要吸入粉尘。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部保护。
- S60:本产品可能伤害胎儿。
- S61:避免释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安全数据表。
3. 风险术语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和吞食有害。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R40:少数情况下可能致癌。
- R43:与皮肤长期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 R50/53: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必要时请医生诊治。
- 眼睛溅药:立即将眼睑翻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再请医生诊治。
- 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如果吸入者停止呼吸,需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保暖和休息,速请医生诊治。
- 误服:立即停止服用,用清水充分漱口后,立即携带农药标签到医院就诊。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以免产生可燃性混合物。
- 特殊防护设备: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 火灾时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烟雾和气体。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确保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防止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设备。
- 环境保护措施:如能确保安全,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 清理方法及材料:少量泄漏时,避免扬尘,使用干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塑料薄膜覆盖减少飞散,再装入容器中待处理。
7.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化学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保证充分燃烧的条件下再焚烧。不可与可燃物混合后处理。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编号:根据不同生产商和产品规格而异,但通常包含上述所有相关信息。
- SDS内容摘要:包括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类别、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等章节。
1.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
2. 溶解度: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丙酮和氯仿中不溶。
3. pH值:在酸性条件下稳定,pH值为5-7时最为稳定。
4. 含量:以干燥品计算,含氟环唑≥98%。
5. 杂质限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得检出重金属、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
6. 水分含量:≤0.5%。
7. 灰分含量:≤0.5%。
8. 热稳定性:在高温下不易分解,热稳定性好。
9. 光稳定性:在光照下不易分解,光稳定性好。
10. 毒性:对人和动物低毒,但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上一篇:5-溴-2-甲氧基苯甲醇下一篇:苯甲磺酰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