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降宁
发布时间:2025-10-03

1. 分子结构:
- 优降宁的化学名称为N-甲基-N-丙炔苄胺,也被称为帕吉林。其分子式为C11H13N,分子量为159.22800。
- 从结构上看,它包含一个苯环、一个氮原子连接的甲基以及一个丙炔基团(即-CH2C≡CH)。这种结构赋予了它特定的化学和药理活性。
2. 物理性质:
- 外观与性状:优降宁通常为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 密度:约为0.94 g/cm³。
- 熔点:在156-160°C之间。
- 沸点:在86-88°C(4 torr)条件下。
- 闪点:83°C。
- 折射率:n20/D为1.522(lit.)。
- 溶解性:易溶于水,但具体溶解度可能因条件而异。此外,它还可以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
3. 化学稳定性:
- 优降宁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与强氧化剂、酸、酸性氯化物、酸酐等可能发生反应。
4. 药理作用:
- 优降宁是一种不可逆的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作用于MAO-A和MAO-B时,其IC50分别为11.52 nM和8.2 nM。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改变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酪胺的代谢,产生β-羟酪胺,从而取代肾上腺素的作用,抑制节后冲动的传导作用,导致血管舒张和血压下降。
1. GHS分类: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优降宁可能被归类为“健康危害”,因为它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皮肤异常、头痛、关节痛、肌痉挛等不良反应。
2. 安全术语:使用优降宁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禁忌。同时,避免与含酪胺高的食物同食,如扁豆、红葡萄酒等,以防止血压骤升和心律紊乱。
3. 风险术语:服用量过大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有时有口干、胃口不适、失眠、多梦等症状。降压作用出现较慢,作用时间较长,病人反应有较大的体差异。
4. 急救措施:如果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过量服药,应立即就医。在等待医疗救助时,可让患者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提供氧气和支持性治疗。
5. 消防措施:优降宁作为固体药品,不易燃,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在火灾情况下,应使用适当的灭火剂,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6. 泄漏应急处理:若药品泄漏,应迅速清理泄漏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清理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7. 废弃处置:优降宁的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排放到环境中。
8. 安全数据表:优降宁的安全数据表(SDS)应包含其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存条件、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废弃处置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确保优降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1. 性状:优降宁为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2. 熔点:其熔点在 156 - 160℃范围内。
3. 分子式与分子量:分子式为 C11H13N,分子量为 159.2280。
4. 密度:密度为 0.94 g/cm³。
5. 沸点:沸点在 86 - 88℃,且是在 4 torr 条件下的沸点。
6. 闪点:闪点为 83℃。
7. 折射率:n20/D 为 1.522(lit)。
8. 溶解度:能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溶剂。
9. 储存条件:需存放于惰性气体中,避免与空气接触,同时要远离强氧化剂、酸、酸性氯化物、酸酐、酸氯等物质。
10.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与强氧化剂、酸、酸性氯化物、酸酐、酸氯等反应。
11. 外观检查:观察药品的颜色、形状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要求。
12. 鉴别:通过特定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来确认药品的身份和纯度。
13. 溶出度:考察药品在一定条件下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
14. 溶液 pH:测定药品溶液的酸碱度,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15. 含量测定:准确测量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16. 平均重量:对一定数量的药品进行称重,计算其平均重量。
17. 崩解时限:对于片剂等固体制剂,考察其在规定时间内崩解的程度。
18. 水分测定:确定药品中的水分含量,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19. 杂质检查:检测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种类和含量,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
20. 生物利用度:评估药品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21. 吸湿性实验:了解药品在潮湿环境下的吸湿性能。
22. 耐光性检查:考察药品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
23. 溶媒残留测定:检测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溶媒残留情况。
24. 效期确证:确认药品的有效期限是否准确。
25. 包装完整性: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以确保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26. 微生物限度:检测药品中的微生物含量,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27. 溶解性:考察药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上一篇:L-A-磷酰-DL-丙三醇棕榈酰钠下一篇:6-溴-2-氯-3-甲基苯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