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OC-4-溴-N-甲基苯胺
发布时间:2025-10-04

1. 物理性质
-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 密度:约为1.4 g/cm³。
- 沸点:309.7°C(在760 mmHg条件下)。
- 闪点:141.1±23.2 °C。
- 折射率:1.576。
- 溶解性: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 稳定性:相对稳定,但避免暴露于阳光下和高温条件下。
- 反应活性:由于含有溴原子和氨基甲酸叔丁酯基团,该化合物可以参与多种有机化学反应,如亲核取代反应、偶联反应等。
- 毒性: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3. 制备方法
- 主要通过溴甲烷和叔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制备。反应中通常会使用一种碱性试剂,如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4. 用途
- 常用于有机合成中作为试剂或中间体,特别是在需要引入溴原子和保护氨基的化学反应中。
5. 安全信息
- 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 避免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
- 避免长时间或重复暴露,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操作。
- 这种化合物属于有机卤素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要谨慎使用和储存。
1. 安全信息:
- 避免吸入、食入及皮肤接触。
-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
2.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如戴隐形眼镜需取下,继续冲洗。
- 吸入:将受害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若停止呼吸需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就医。
- 食入:切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立即求医并显示此安全数据表给医护人员。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R34:可引起灼伤。
- R22:吞食有害。
- R43: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4. 消防措施:
- 使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
- 注意防冻,避免吸入燃烧产生的烟雾。
5.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地表水或地下水。
- 泄漏物清理: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封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残留物,并放置在化学废物筒中。
6. 处置与储存:
- 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部。
- 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
-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物质混合存放。
- 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
7. 法规信息:
- 本品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应按照化学品相关法规进行操作和储存。
1. 外观与性状:
- 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2. 物理化学性质:
- 密度:约1.376±0.06 g/cm³(预测值)。
- 沸点:309.7±25.0 °C at 760 mmHg(也有资料提及259-260°C at 760 mmHg,可能因具体条件而异)。
- 闪点:141.1±23.2 °C。
- 折射率:n20/D 1.576(at 20 °C)。
- 蒸汽压:0.0±0.7 mmHg at 25°C。
- 储存条件:建议在2-8°C下储存,避免暴露于阳光和高温条件下。
- 溶解性: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3. 纯度:
- 市场上常见的纯度规格有97%和98%。
4. 稳定性:
- 稳定,但应避免光照、高温和与强氧化剂接触。
5. 安全信息:
- 危害码:欧洲分类为C。
- 危险品运输编码:1759.0。
- 海关编码:2924299090。
- 使用时需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
6. 分子结构与基本信息:
- CAS号:239074-27-2。
- 分子式:C₁₂H₁₆BrNO₂。
- 分子量:286.165。
- 精确质量:285.036438。
- PSA:38.33000。
- LogP:3.70(也有不同的LogP值报告,如3.02、3.05等,可能因计算方法不同而异)。
上一篇:N-甲基-N-(三氟甲基硫代)苯胺下一篇:4-氯-7-对甲苯磺酰基-7H-吡咯并[2,3-d]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