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氟苯氧基)乙胺盐酸盐
发布时间:2025-08-05

1. 分子式和分子量:
-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8H11ClFNO,分子量约为 191.6304。
2. 物理性质:
- 沸点:在 760mmHg 压力下沸点为 282.8°C。
- 闪点:其闪点为 124.8°C。
- 密度:具体密度数值未明确提及。
- 外观性状:通常为固体,呈白色至近白色粉末或晶体。
3. 化学稳定性:
- 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可能会引起刺激反应。
4. 溶解性:
- 在水中可溶。
5. 储存条件:
- 一般建议存放于惰性气体中,避免湿气,储存温度为 2-8°C。
1. GHS分类:
-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 S27:一旦衣物受到污染,请立即脱去。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用氧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避免产生静电,寻求医疗救助。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不时提起上下眼睑,立即就医。
-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介质灭火。
- 特殊危险性:小心,燃烧或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原因不明情况下,须做好个人防护。
-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时,须佩戴自给式呼吸器且保持安全距离。在火场中容器可能会爆裂、爆炸或释放有毒烟雾。
6.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气体、烟雾、微小颗粒等。确保充分的通风,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避免吸入接触。只能在严格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入灾区操作。
- 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残留液体,放置在适当的地方以待处理。
7. 处置与储存:
-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8. 个体防护: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9. 生态学资料:
- 对鱼类有毒,避免产品散布于环境水体中。
10.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处理。
11. 法规信息:
-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对化学品的管理做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及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内容。《危险化学品目录》列出了需要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单,包括2-(4-氟苯氧基)乙胺盐酸盐等物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明确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要求,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规定了化学品的分类标准和标签内容,有助于识别化学品的危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别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了严格管理,以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
1. 外观:
- 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2. 纯度:
- 纯度应不低于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其他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
3. 熔点:
- 熔点应在150-155°C之间,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批次而略有差异。
4. 水分含量:
- 水分含量应不超过0.5%,通过卡尔费休滴定法或其他合适的水分测定方法测定。
5. 残留溶剂:
- 残留溶剂如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等的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通常不超过0.5%。
6. 重金属含量:
- 重金属含量应不超过20 ppm,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
7. 不溶性杂质:
- 不溶性杂质应不超过0.1%,通过过滤和称重的方法测定。
8. pH值:
- pH值应在3.0-5.0之间,通过pH计测定。
9. 氯化物含量:
- 氯化物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通常不超过0.1%,通过银量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
10. 氟含量:
- 氟含量应符合理论值,通过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
11. 红外光谱(IR):
- IR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
12. 核磁共振(NMR):
- 1H NMR和19F NMR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通过核磁共振仪测定。
13. 稳定性:
- 在室温下稳定,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能会分解,因此应储存在干燥、阴凉处。
上一篇:冷结树酯下一篇:2-氰乙基磷酸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