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抗倒酯
发布时间:2025-10-06

1. 化学名称:D-抗倒酯的中文通用名称为噻嗪酮,其英文通用名称为Buprofezin。
2. 分子式和分子量:D-抗倒酯的分子式为C19H18N2O3S,分子量为354.43。
3. 化学结构式:D-抗倒酯的化学结构式较为复杂,包含噻二嗪环、酯基等多个官能团。
4.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纯品D-抗倒酯为白色结晶固体,工业品为灰白色固体。
- 熔点:D-抗倒酯的熔点为104℃~106℃。
- 沸点:其沸点在常压下较高,具体数值未明确给出,但通常高于一般农药的有效使用温度范围。
- 溶解性:D-抗倒酯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约0.005g/L),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醚、甲醇等有机溶剂。
- 稳定性:D-抗倒酯在常温下稳定,但在高温或强酸、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其水溶液在弱酸性至碱性条件下稳定,在强酸性条件下水解。
5. 毒性:D-抗倒酯属于低毒杀虫剂。原药对大白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 > 5000mg/kg,急性经皮LD50 > 2000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无致敏反应。
6. 环境影响:D-抗倒酯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吸附、迁移、转化和降解等过程。由于其水中溶解度低,容易在土壤和水体中吸附并积累。同时,D-抗倒酯也会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逐渐降解,但具体降解速率和途径可能因环境条件而异。
7. 其他化学性质:D-抗倒酯还可能具有一些其他的化学性质,如特定的化学反应性、光学性质等,但这些性质在常规农药使用中可能不是主要关注点。
1. GHS分类:
- 急性毒性,经口 (类别5):表示其经口摄入的急性毒性较低。
- 急性毒性,经皮 (类别5):表明通过皮肤接触的急性毒性也较低。
-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3):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2. 安全术语:
- 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这意味着该物质如果进入水体,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3. 风险术语:
- 吞咽可能有害:提示人们避免误食该物质。
- 接触皮肤可能有害:说明与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
- 对水生生物有害:强调了该物质对水生环境的潜在威胁。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就医。
- 眼睛接触: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并立即就医。
-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然后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使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但要注意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因为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6. 泄漏应急处理: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
- 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 小量泄漏时,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
-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8. 安全数据表(SDS):
- 化学品名称为抗倒酯,CAS号为95266-40-3,分子式为C13H16O5,分子量为252.263。
- 该物质对兔的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对鸟类无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460mg/kg,急性经皮LD50>4000mg/kg。
- 主要用于科研用途,不可食用,不可用于人体或动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理化性质
1. 外观:纯品D-抗倒酯通常为白色粉末。对于原药和制剂产品,其外观可能因具体剂型而异,但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 熔点:D-抗倒酯的熔点约为36°C,这是评估其纯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溶解度:D-抗倒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例如,在pH7的水中的溶解度为27g/L,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大于1g/L。这些溶解度数据有助于指导其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和配制。
4. 密度与折光率:D-抗倒酯的密度约为1.3 g/cm³,折光率为1.535。这些物理性质有助于进一步确认其身份和纯度。
二、技术要求
1. 有效成分含量:D-抗倒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估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不同类型的制剂(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对有效成分含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90克/升D-抗倒酯可分散油悬浮剂中,D-抗倒酯的技术指标要求有效成分含量不低于85.0%。
2. 杂质控制:包括水分、pH值、不溶物、热贮稳定性等指标。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3. 安全性指标: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等也是评估D-抗倒酯质量的重要方面。这些指标反映了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影响。
三、试验方法
为了确保上述技术指标的准确性,需要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这些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等,用于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水分、不溶物等关键指标。同时,还需要进行热贮稳定性试验以评估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四、检验规则与质量保证期
1. 检验规则:产品应经过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确保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出厂检验项目通常包括有效成分含量、pH值、水分等关键指标;型式检验则更为全面,包括所有技术指标的检测。
2. 质量保证期: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产品应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如两年)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超过保质期的产品需重新检验确认其质量状况。
上一篇:4-溴-1-三苯甲基-1H-咪唑下一篇:N-(2-碘苯)-4-硝基苯磺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