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异丙基环己胺
发布时间:2025-08-06

一、基本物理性质
1. 外观与性状:
- 4-异丙基环己胺通常以顺反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无色至浅黄色的透明液体。
- 具有特殊的气味和刺激性。
2. 密度与沸点:
- 密度约为0.850 g/cm³(25℃)。
- 沸点在12 mmHg压力下为90°C左右。
3. 溶解性:
-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易溶于乙醇、乙醚、二氯甲烷等多数有机溶剂。
4. 光学性质:
- 折射率(n20/D)约为1.448。
二、化学性质
1. 酸碱性:
- 由于分子中含有氨基(NH2),4-异丙基环己胺呈弱碱性,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
2. 稳定性:
- 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稳定,不易分解。但应避免接触强氧化剂和酸性物质,以防发生危险反应。
- 加热至分解时会产生有毒烟雾和气体,因此处理时应特别小心。
3. 毒性:
- 急性毒性数据显示,小鼠经腹膜注射的LD50为550 mg/kg,静脉注射的LD50为40 mg/kg。这表明4-异丙基环己胺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通过静脉注射时。
- 对水生环境有潜在危害,因此在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应避免其进入水体系统。
4. 化学反应性:
- 可进行胺基上的各种典型反应,如烷基化、酰化等。
- 由于含有手性碳原子,可能存在对映异构体之间的差异反应性。
1. GHS分类
- 易燃液体:类别3,表示该物质在常温下易于挥发,且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C,表示该物质与皮肤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或持续性伤害。
-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表示该物质与眼睛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眼睛损伤或永久性伤害。
2. 安全术语
-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
3. 风险术语
- 易燃液体和蒸气:表示该物质在常温下易于挥发,且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表示该物质与皮肤或眼睛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或持续性伤害。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大量水清洗皮肤/淋浴。
- 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 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或其他适当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 特殊风险:蒸气比空气重,可能沿地面流动并积聚在低洼处,增加火灾风险。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
- 环境保护:避免泄漏物进入水体、土壤或空气中,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 清理方法:根据泄漏量和泄漏地点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清理方法,如收集、吸附或中和泄漏物。
7. 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根据当地法规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废弃处置方法,如焚烧、填埋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 注意事项:确保废弃处置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8. 安全数据表(SDS)
- 内容:SDS应包含化学品的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等部分。
- 获取途径:可通过供应商提供的SDS文档或在线数据库查询获取。
1. 化学性质
- 分子式:C9H19N
- 分子量:141.26 g/mol
- 密度:0.850 g/cm³
- 沸点:90°C(20 mmHg)
- 外观: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物理性质
- 溶解性:不溶于水,但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 储存条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与氧化剂和酸性物质接触
3. 安全信息
- 危险性: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 防护措施: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吸入蒸气,操作时佩戴防护装备
4. 质量标准
- 纯度:通常要求≥95%
- 水分含量:≤0.5%
- 杂质控制:严格控制重金属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
5. 检测方法
- 色谱法:如气相色谱法(GC)用于测定纯度和杂质
- 光谱法:如红外光谱(IR)用于确认化合物结构
上一篇:[(3-氨基吡啶-2-基)亚甲基氨基]硫脲下一篇:3-碘-4-甲基苯甲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