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丙二醇二甲醚
发布时间:2025-08-06

1. 物理性质:
- 外观与气味: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醚类气味。
- 沸点:约为175℃(不同来源有所差异,但大致在此范围内)。
- 熔点:低于-71℃。
- 密度:约0.902 g/cm³(水/20℃)。
- 粘度:在20℃时约为1.0 mPa·s。
- 表面张力:在25℃时约为26.3 Dynes/cm。
- 水中溶解度:溶于水约37%(20℃),水溶于溶剂约4.5%。
- 闪点:闭杯法测定约为65℃。
2. 化学性质:
- 稳定性:化学上非常稳定,不易分解变质。
- 溶解性:具有极优异的溶解性能,能溶解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如油脂、天然树脂、橡胶、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甲/乙/丁醛、醇酸树脂、酚醛树脂、尿素树脂等。
- 反应性:虽然二丙二醇二甲醚本身化学性质稳定,但它可以参与一些化学反应,如作为溶剂或反应介质用于有机合成中。然而,其具体的化学反应性取决于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试剂。
- 毒性与安全性:对人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美国及欧盟将其列为Non HAP/NAP(即非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绿色溶剂。尽管如此,仍需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和吸入蒸汽,以防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3. 应用:
- 二丙二醇二甲醚因其优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水性涂料、固化涂料、电子工业用清洗剂以及合成聚亚胺酯等领域。此外,它还可以用作燃料抗冻剂、萃取剂等。
1. GHS分类
- 易燃液体:类别4。
- 皮肤刺激:类别2。
- 眼睛刺激:类别2A。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系统。
2. 安全术语
- S23:切勿吸入蒸汽。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3. 风险术语
- R36:刺激眼睛。
- R37:刺激呼吸系统。
- R38:刺激皮肤。
- R51/53: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 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至少15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则在摘除后再冲洗几分钟。
- 食入: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使用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
- 特别危害:碳氧化物生成。
- 消防员建议:如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6. 泄漏应急处理
- 人员防护措施:避免吸入蒸气和接触物质,确保通风良好。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水体。
- 清理方法:使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收集溢出物,放置到容器中待处理。
7. 废弃处置
- 将内容物/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8. 安全数据表
- 提供详细的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露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等信息。
一、物理性质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密度:约0.902 g/cm³(20℃)。
3. 沸点:175℃。
4. 熔点:<-71℃。
5. 闪点:约65℃(闭杯)。
6. 挥发速率:相对于正乙酸乙酯为0.13。
7. 水中溶解度:溶于水37%(20℃),水溶于溶剂4.5%。
8. 表面张力:26.3 mN/m(25℃)。
9. 黏度:1.0 mm²/s(20℃)。
二、化学性质与纯度
1. 含量:≥99.0%(GC)。
2. 水分:≤0.1%(卡尔·费休法)。
3. 色度:≤15(Pt-Co)。
三、安全与环保指标
1. 刺激性: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
2. 危险性符号:Xi。
3. 风险术语: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安全术语:S23/24/25/26/36(具体安全措施见SDS)。
5. 环境影响:美国及欧盟列为Non HAP/NAP(非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绿色溶剂。
四、储存与运输
1. 包装:铁桶包装,200KGS/桶。
2. 储存条件:阴凉、通风、干燥处,按危险化学品运输。
五、其他重要指标
1. 分子量:162.13。
2. CAS号:111109-77-4。
3. EINECS号:404-640-5。
上一篇:1-十六烷基乙内酰脲下一篇:1,2,3,5-四氟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