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发布时间:2025-08-07

1. 物理性质:
-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稍有气味。
- 熔点:93 - 100°C。不同的资料对其熔点范围的描述略有差异,但大致在这个范围内。
- 密度:约 1.26 - 1.34g/cm³。
- 溶解性:易溶于苯、甲苯、氯仿、二硫化碳、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和汽油;不溶于水和稀酸、稀碱。
2. 化学结构:其分子式为 C13H16N2S2,具有特定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结构,使其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特定的活性和稳定性。
3. 稳定性:在正常的储存条件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或反应。
此外,CBS 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后效促进剂,抗焦烧性能优良,加工安全,硫化时间短。在硫化温度达到 138℃以上时,其促进作用很强。它常与 WIlL·TMTD、WIlL·DPG SP - C 或其他碱性促进剂配合使用作为第二促进剂,碱性促进剂如秋兰姆类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可增强其活性。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鞋、电缆等工业橡胶制品。
1. GHS分类: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该物质可能属于刺激性物品,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2. 安全术语:S26 -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S36/37/39 -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S61 -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S60 - 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S37 - 戴适当手套。S24 - 避免皮肤接触。
3. 风险术语:R36/37/38 -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R50/53 -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R43 -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4.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时,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时,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时,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硫。灭火方法包括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7. 废弃处置: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8. 安全数据表: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的详细安全信息可以在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找到,包括成分、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等。
1. 外观
-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 无可见杂质
2. 纯度
- 纯度通常要求在98%以上,具体数值根据不同生产厂家的标准可能略有差异。
- 纯度检测方法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其他合适的分析技术。
3. 熔点
- 熔点范围一般在90°C至110°C之间,具体值取决于具体的化合物结构和纯度。
- 熔点的测定通常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4. 水分含量
- 水分含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通常不超过0.5%。
- 水分含量可以通过卡尔·费休滴定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分测定方法进行测量。
5. 灰分
- 灰分是指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通常要求不超过0.1%。
- 灰分的测定通过将样品在高温炉中加热至完全燃烧,然后称量残留物的重量。
6. 挥发性物质
- 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应尽可能低,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失。
-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可以通过加热样品并收集挥发出的气体来进行。
7. 筛余物
- 筛余物是指在一定粒度筛网上未能通过的物质,通常要求不超过0.1%。
- 筛余物的测定通过将样品过筛并称量未通过筛网的部分。
8. 重金属含量
-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的含量应严格控制,以满足环保要求。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9. pH值
- pH值应在中性范围内,通常要求在6.5至7.5之间。
- pH值的测定可以通过将样品溶解在水中,然后用pH计进行测量。
10. 密度
-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于CBS来说,密度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其物理性质。
- 密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比重瓶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
11. 储存稳定性
- CBS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应发生分解或变质。
- 储存稳定性的评估可以通过长期储存试验和定期检测来实现。
12. 安全性指标
- 包括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等,以确保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 这些指标的测定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上一篇:4-溴-3,5-二氟苯甲醚下一篇:3-氯-5-氟-4-甲氧苯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