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精氨酰胺二盐酸盐
发布时间:2025-08-07

1. 分子式和结构:D-精氨酰胺二盐酸盐的分子式为C6H14N4O2·2HCl,其结构中包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存在光学异构体。D-型表示其立体结构与天然L-精氨酸不同。
2.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低,几乎不溶于乙醚等非极性溶剂。
3. 熔点:其熔点通常在100-110°C之间,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纯度和测试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4. 酸碱性:作为一种盐酸盐,D-精氨酰胺二盐酸盐在水中呈强酸性,可以完全电离生成H⁺离子。
5. 稳定性:在常温下稳定,但在高温或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
6. 化学反应:
- 与碱反应:可以与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释放出游离的D-精氨酰胺。
\[
\text{D-Arginine hydrochloride} + 2 \text{NaOH} \rightarrow \text{D-Arginine} + 2 \text{NaCl} + 2 \text{H}_2\text{O}
\]
- 与金属反应:可以与活泼金属(如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和氢气。
- 酰化反应:可以与酰化试剂(如酸酐、酰氯)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衍生物。
7. 旋光性:由于含有手性碳原子,D-精氨酰胺二盐酸盐具有光学活性,但其旋光性会因其环境(如溶剂、pH值)变化而有所不同。
8. 吸湿性:具有一定的吸湿性,需要在干燥环境下储存。
9. 毒性和安全性:低毒性,但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对某些人群产生不良反应。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10. 生物降解性:在环境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无害的小分子物质。
GHS 分类
根据联合国《全球统一制度》(GHS),D-精氨酰胺二盐酸盐可能被分为以下几类:
1. 健康危害: 通常不属于急性毒性类别,但具体分类需依据实验数据确定。
2. 物理危害: 无特定分类,通常为固体粉末。
3. 环境危害: 一般不适用,具体需查看环境毒理学数据。
安全术语
- R (风险术语):
- R36/37/38: 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
- S (安全术语):
- S26: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几分钟。
- S37: 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 S39: 如误吞咽,立即寻求医疗建议。
风险术语
- R36/37/38: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急救措施
1. 吸入: 如果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2.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
3.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4. 食入: 如果吞咽,不要催吐,立即饮用大量水以稀释,并尽快就医。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 使用适合扑灭周围火源的方法,如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 特殊风险: 在高温下分解会释放出有毒烟雾。
- 保护装备: 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和全身防护服。
泄漏应急处理
1. 个人防护: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
2. 环境控制: 避免泄漏物扩散到环境中。
3. 清理方法: 小心扫起并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依据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 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处置,通常通过专业废物处理公司处理。
- 注意事项: 确保废弃物不会污染环境。
安全数据表(Safety Data Sheet, SDS)
SDS是一份详细的文件,包含有关化学品的所有必要安全信息,包括:
1. 标识: 化学品名称、CAS号、危险声明等。
2. 危险性概述: 包括GHS分类和标签。
3. 成分/组成信息: 列出所有成分及其浓度。
4. 急救措施: 详细描述如何处理紧急情况。
5. 消防措施: 提供适当的灭火方法和特殊风险信息。
6. 泄漏应急处理: 提供清理和控制泄漏的方法。
7. 操作和储存: 推荐的安全操作和储存条件。
8. 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 推荐的PPE和暴露限值。
9. 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状态、沸点、熔点等信息。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品的稳定性和不相容性信息。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和慢性健康影响的数据。
12. 生态学信息: 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13. 处置考虑因素: 废弃处置的建议和方法。
14. 运输信息: 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定。
15. 法规信息: 涉及的法律法规信息。
16. 其他信息: 其他认为必要的信息。
1. 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可见异物。
2. 纯度:含量应不低于98.5%。
3. 水分:水分含量应不超过0.5%。
4. 重金属:重金属总量应不超过20ppm。
5. 砷盐:砷盐含量应不超过2ppm。
6. 旋光度:由于D-精氨酸具有光学活性,其比旋度应在特定范围内,例如+26°至+28°。
7. pH值:溶液的pH值应在规定范围内,一般为4.5至6.5。
8. 氯化物:氯化物含量应符合药典标准。
9. 硫酸盐:硫酸盐含量应符合药典标准。
10. 铵盐:铵盐含量应符合药典标准。
11. 灼烧残渣:灼烧后残留物应不超过0.1%。
12. 微生物限度:需符合相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如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大肠菌群等。
13. 有关物质:单个杂质不得超过0.1%,总杂质不得超过0.5%。
上一篇:月桂酸2-氯乙酯下一篇:对羟基苯甲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