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二氯吡嗪
发布时间:2025-08-07

1. 物理性质
- 外观与性状:2,6-二氯吡嗪通常呈现为白色至浅灰色的结晶固体。
- 熔点与沸点:其熔点在53-56℃之间,而沸点则高达187.5℃(在760 mmHg下)。
- 密度与闪点:该化合物的密度约为1.493g/cm³,闪点超过230°F(即约110℃)。
- 溶解度:2,6-二氯吡嗪可溶于乙醇和甲醇,但几乎不溶于水和冷的石油醚。
2. 化学性质
- 稳定性:2,6-二氯吡嗪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其稳定性可能受到光照、氧化剂和强酸的影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 刺激性与有害性:该化合物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皮肤接触和不慎吞咽均有害。
- 反应性:作为有机合成中的中间体,2,6-二氯吡嗪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如制备磺胺氯吡嗪等药物。
- 生物活性:虽然主要用于化学合成,但2,6-二氯吡嗪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用作心房颤动激酶抑制剂的制备原料。
3. 安全信息
- 危险性概述:2,6-二氯吡嗪属于刺激性物品和有害物品,需避免直接接触眼睛、皮肤和呼吸道。
- 防护措施:在使用和处理该化合物时,必须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
- 储存条件:应将2,6-二氯吡嗪储存在常温、避光、通风干燥处,并密封保存。
1. GHS分类:
- 皮肤刺激 (类别2)
- 眼刺激 (类别2A)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 安全术语:
- S22:不要吸入粉尘。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3. 风险术语: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4. 急救措施:
-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使用适当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 特殊注意事项:避免吸入烟雾和蒸气,穿戴防护装备进行操作。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设备: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或排水系统,避免环境污染。
- 清理方法:使用适当的吸附材料收集泄漏物,将其放入密封容器中进行处理。
7. 废弃处置:
- 根据当地法规和规定进行废弃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8. 安全数据表:
- 提供详细的化学品信息,包括物理性质、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存条件等。
- 建议用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安全数据表,了解化学品的特性和安全使用方法。
1. 外观与性状:2,6-二氯吡嗪为白色至浅灰色结晶固体,具有苦杏仁味。
2. 熔点与沸点:其熔点范围在53-56℃,沸点在187.5℃(760mmHg)。
3. 密度与闪点:2,6-二氯吡嗪的密度约为1.493g/cm³,闪点大于230°F(约110℃)。
4. 溶解性:该物质可溶于丙酮、甲醇和乙酸乙酯,但不溶于水和冷的石油醚。
5. 纯度与杂质含量:高纯度的2,6-二氯吡嗪要求其杂质含量极低,具体杂质种类和含量需根据生产标准或客户要求确定。
6.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需注意避免吸入粉尘、皮肤接触及不慎吞咽,因其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7. 包装与储运:产品通常采用密封包装,并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种和热源。
上一篇:5-乙酰基戊酸下一篇:全氟(2-甲基-3-氧杂己基)氟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