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溴苯氧基)乙基)吡咯烷
发布时间:2025-08-08

1. 分子结构与基本信息:
- 分子式为C12H16BrNO。
- CAS号为1081-73-8。
- 分子量为270.17。
- 该化合物为白色结晶固体,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可以在一些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易挥发,可在常温下储存。
2. 物理性质:
- 密度约为1.3±0.1 g/cm³,具体值会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略有不同。
- 沸点在138-140°C(1.2mm Hg)条件下测得。
- 闪点高于230°F,表明其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折射率n20/D为1.557。
- 蒸汽压在25°C时非常低,仅为0.00772mmHg。
3. 化学性质:
- 该化合物含有一个吡咯烷环和一个乙基链连接到苯环上,这种结构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活性。例如,它可以参与亲核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 由于含有溴原子,它还可能参与卤素相关的化学反应,如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等。
4. 用途:
- 1-(2-(4-溴苯氧基)乙基)吡咯烷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起始原料或中间体,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 它还可以用作材料科学中的功能分子,例如微电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的合成。
5. 安全信息:
- 该化合物可能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因此在操作时应避免接触,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
- 在储存和处理时要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操作规程。
1. GHS分类:根据GHS(全球协调系统)分类,1-(2-(4-溴苯氧基)乙基)吡咯烷属于GHS07类,信号词为“Warning”(警告)。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3. 风险术语:R36/37/38 -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溴化氢。
-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特殊危险性:无资料说明。
6.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等。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用砂土、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大量液体。扫干净,倒置容器,从一个边缘至一个边缘,防止液体存留。对污染地带进行通风。
7.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8. 安全数据表:1-(2-(4-溴苯氧基)乙基)吡咯烷的安全数据表(MSDS)包含了上述所有安全信息,以及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和生态学数据等详细信息。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文件,用于传递安全使用化学品的信息。
1. 物理化学性质
- 密度:约1.304g/mL(在25°C时),但具体范围可能在1.3±0.1 g/cm³之间。
- 沸点: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沸点有所差异,但大致范围在138-140°C至331.5°C之间。
- 闪点:大于230°F(约110°C)。
- 折射率:n20/D 1.557。
- 蒸汽压:在25°C时为0.00772mmHg。
- 熔点:未明确给出具体数值。
- 分子量:270.165或270.17。
- CAS号:1081-73-8。
- 分子式:C12H16BrNO。
- PSA(极性表面积):12.47000。
- LogP(辛醇/水分配系数):3.61。
- 储存条件:常温下避光、通风干燥处保存。
-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
2. 安全信息
- GHS符号:GHS07,表示该物质具有刺激性。
- 信号词:Warning。
- 危害声明:包括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的刺激作用。
- 警示性声明:如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风险术语:R36/37/38 -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安全术语:S26 -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S37/39 -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3. 用途
- 作为有机合成中的起始原料或中间体,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 在材料科学中用作功能分子,例如微电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的合成。
4. 制法
- 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将4-溴苯酚与2-溴乙基溴化镁反应,生成1-(2-(4-溴苯氧基)乙基)乙基镁溴化物,随后将其与吡咯烷反应,通过脱镁得到目标产物。
上一篇:碳化钒下一篇:3-氯苯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