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酰-5-溴吲哚啉
发布时间:2025-08-08

一、基本理化性质
1. 分子式和分子量:1-乙酰-5-溴吲哚啉的分子式为C₁₀H₁₀BrNO,分子量为240.0965。
2. 密度和熔点:该化合物的密度为1.529 g/cm³,熔点在118-121°C之间。
3. 沸点和闪点:其沸点为423.65°C(760 mmHg),闪点为210.02°C。
4. 溶解性: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甲醇和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5. 折射率:折射率为1.607。
二、化学结构与反应性
1. 化学结构:1-乙酰-5-溴吲哚啉包含一个吲哚啉环,其中氮原子上连接有一个乙酰基(-COCH₃),并且苯环上连接有一个溴原子(-Br)。这种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化学反应性。
2. 亲核取代反应:由于溴原子是较好的离去基团,因此该化合物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溴原子可以被其他亲核试剂所取代。
3. 还原反应:在适当的还原剂作用下,溴原子可以被还原成氢原子,从而得到去溴化的产物。
4. 氧化反应:虽然不如还原反应常见,但在特定条件下,该化合物也可能经历氧化反应,特别是乙酰基可能被氧化成羧酸基团。
5. 加成反应:在某些情况下,该化合物也可能参与加成反应,尤其是当存在不饱和键时(尽管在1-乙酰-5-溴吲哚啉中这种情况较少见)。
三、稳定性与储存条件
1. 稳定性:按照规格使用和储存时,1-乙酰-5-溴吲哚啉不会分解。然而,应避免接触氧化物,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不稳定反应。
2. 储存条件:建议将该化合物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氧化剂和火源。推荐的储存温度为-20°C。
四、安全信息
1. 刺激性:该化合物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因此在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应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3. 急救措施:如不慎接触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如吸入或食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就医。
GHS分类
*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52/53: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61: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了解详情。
* 其他:如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等。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并请教医生。
*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并请教医生。
* 眼睛接触: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并请教医生。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 特殊危害:燃烧时会产生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溴化氢气。
* 消防员建议: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泄漏应急处理
* 人员防护:防止粉尘的生成,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
* 环境保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 清除方法: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扫掉和铲掉,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 储存条件:贮存在阴凉处,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建议的贮存温度为-20°C。
个体防护
* 眼/面保护:使用经官方标准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 皮肤保护:戴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并清洗并吹干双手。
* 身体保护: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废弃处置
* 废物处理方法: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运输信息
*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非危险货物。
*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非危险货物。
* 运输危险类别:欧洲陆运危规和非危险货物。
毒理学资料
*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生态学资料
* 生态毒性:无数据资料。
*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数据资料。
*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无数据资料。
*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数据资料。
* 其它有害作用:对水生生物有害。
法规信息
* 海关编码:2933999090。
* WGK Germany:3。
* 危险类别码:R36/37/38。
* 危险品标志:Xi。
* 安全术语:同上。
* 上游原料:乙酰氯、4-二甲氨基吡啶、吲哚啉。
* 下游产品:5-溴二氢吲哚。
一、理化性质
1. 外观与性状
- 颜色和形态:1-乙酰-5-溴吲哚啉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颜色可能为无色或略带淡黄色,具体外观可能受到合成工艺和纯度的影响。
- 熔点:作为一种重要的理化常数,熔点反映了化合物的纯度。1-乙酰-5-溴吲哚啉的熔点通常较高,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 沸点和密度:这些参数对于化合物的纯化和鉴定同样重要。1-乙酰-5-溴吲哚啉的沸点和密度数据需通过实验测定,以确保其质量合格。
2. 溶解性
- 水中的溶解性:此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有机溶剂中如乙醇、二甲基亚砜等溶解度较高,方便反应和纯化处理。
- 溶解度参数:测定不同温度下1-乙酰-5-溴吲哚啉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参数,对于优化反应条件和纯化过程至关重要。
- 溶液稳定性:了解该化合物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有助于确定最佳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方法。
3. 光谱特征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共轭结构和纯度,1-乙酰-5-溴吲哚啉通常在特定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
- 红外光谱:此光谱提供了化合物官能团的信息,通过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可进一步确认1-乙酰-5-溴吲哚啉的结构和纯度。
- 核磁共振波谱:包括氢谱和碳谱,通过NMR可以准确判定分子结构和识别是否存在杂质。
二、质量控制
1. 纯度要求
- 标准物质对比:使用已知纯度的标准物质进行对比,确保1-乙酰-5-溴吲哚啉的纯度达到规定标准,这一步骤对于后续应用非常关键。
- 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用来精确测定样品的纯度,通过峰面积百分比计算含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 滴定法:对于某些特定官能团,可以通过滴定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验证化合物的纯度。
2. 杂质检测
- 有机杂质:检查原料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有机杂质,例如原料残留、副反应产物等,确保其含量在允许范围内。
- 无机杂质:如重金属、酸碱等无机杂质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 水分和溶剂残留:检测微量水分和有机溶剂残留,确保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度,这对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3. 稳定性测试
- 加速稳定性实验:通过在高温、高湿等条件下进行加速实验,评估1-乙酰-5-溴吲哚啉的稳定性,预测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 长期稳定性:进行长期稳定性实验,观察化合物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储存期限。
- 光稳定性:有些化合物对光敏感,需要进行光稳定性测试,确定其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保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三、安全性与环境影响
1. 毒性评估
- 急性毒性:通过动物实验获取急性毒性数据,了解单次接触或摄入对生物体的危险性,确保操作人员和使用对象的安全性。
-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或重复摄入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需通过慢性毒性实验评估,以便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 特殊毒性:包括致畸性、致癌性等内容,需根据不同用途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
2. 环境毒理性
- 生态毒理测试:评估1-乙酰-5-溴吲哚啉对水生生物、陆生植物等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 生物降解性:检测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率,评估其对环境的持久性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行为:研究化合物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迁移和转化行为,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3. 废弃物处理
- 处理方法:根据1-乙酰-5-溴吲哚啉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定合适的废弃物处理方法,确保在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 处置建议:对于废弃材料和反应残余物,需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和标示,交由具备资质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置。
- 减少污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废料的产生,采用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上一篇:(R)-3-羟基吡咯烷盐酸盐下一篇:6-(甲硫基)吡啶-3-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