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氟-5-三氟甲基苯甲酸
发布时间:2025-08-08

一、基本物理性质
1.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晶体或粉末。
2. 熔点:约150-160°C(具体值可能因不同来源而异)。
3. 沸点:较高,通常在200°C以上(具体值需查阅文献)。
4.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二氯甲烷等,不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 酸性:由于羧基的存在,该化合物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 方程式:\[ C_8H_4F_4O_2 + 2 NaOH \rightarrow C_8H_3F_4NaO_2 + H_2O \]
2. 亲核芳香取代反应:由于氟和三氟甲基的吸电子效应,苯环上的π电子云密度降低,使得亲核芳香取代反应较难进行。
3. 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同样由于强吸电子基团的存在,亲电芳香取代反应也较难进行。
4. 氧化还原反应:羧基可以被还原成相应的醇,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
- 方程式:\[ C_8H_4F_4O_2 + LiAlH_4 \rightarrow C_8H_5F_4OH \](反应条件:在惰性气氛中,低温)
5. 卤素交换反应:氟原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其他卤素取代,但这类反应较少见且需要特定的催化剂和条件。
三、稳定性
1. 热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分解。
2. 光稳定性:在光照下相对稳定,但在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可能会逐渐分解。
3. 水解稳定性:在水中稳定,不会发生明显的水解反应。
四、光谱性质
1. 红外光谱(IR):显示典型的羧基吸收峰(~1700 cm⁻¹),以及C-F键的吸收峰(~1100-1300 cm⁻¹)。
2. 核磁共振(NMR):氟原子和三氟甲基的存在会在¹⁹F NMR谱中有明显的信号。
3. 质谱(MS):分子离子峰会出现在m/z = 208处,符合C8H4F4O2的分子量。
五、安全信息
1. 毒性:具有一定的毒性,操作时应避免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
2. 环境影响:对水体有污染,应避免大量排放到环境中。
六、应用
1. 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某些药物分子。
2. 农药中间体:用于制备某些农药。
3. 材料科学:作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单体或改性剂。
一、性状
1. 外观:类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2. 色泽:通常为白色或接近白色,无明显杂色。
3. 气味:应无异常气味。
二、鉴别
1. 红外吸收光谱法 (IR):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应呈现与标准物质一致的特征吸收峰。
2. 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氢谱和氟谱应与结构相符,显示特定化学位移和裂分模式。
3. 质谱法 (MS):分子离子峰及碎片峰应符合理论计算值。
三、纯度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采用适当的色谱柱和检测器,样品溶液主峰面积应不小于98.5%。
2. 气相色谱法 (GC):如适用,可用于测定挥发性杂质,纯度应符合规定。
四、含量测定
1. 滴定法:使用标准碱溶液滴定至终点,计算含量。
2. HPLC法:同纯度测定,通过比较标准品与样品的峰面积计算含量。
五、有关物质
1. 限度:单个未知杂质不得过0.1%,总杂质不得过0.5%。
2. 检测方法:通常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或等度洗脱均可。
六、干燥失重
1. 测试条件:在105°C干燥至恒重。
2. 失重限制:干燥失重不得超过0.5%。
七、重金属检查
1. 方法:采用比色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
2. 限度:重金属总量不得超过20ppm。
八、砷盐检查
1. 方法:采用古蔡氏法或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
2. 限度:砷盐不得超过2ppm。
九、溶液澄清度与颜色
1. 溶液制备:取适量样品,加水溶解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检查项目:溶液应澄清无浑浊,颜色不超过规定限度。
十、物理常数测定
1. 熔点:应符合规定范围(如75-80°C)。
2. 旋光度:如适用,应符合规定范围。
3. 密度:如适用,应符合规定范围。
4. 沸点:如适用,应符合规定范围。
十一、生物学特性检查
1. 无菌试验:对于注射用原料药,需进行无菌检查。
2. 微生物限度:非无菌药品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十二、包装与储存
1. 包装材料:应符合药用标准,防潮、防光。
2. 储存条件:遮光、密封保存,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
3. 有效期: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确定。
十三、其他特殊检测项目
1. 溶剂残留:如甲醇、乙醇、丙酮等,应符合ICH Q3C指导原则中的限度要求。
2. 基因毒性杂质:如适用,需进行评估和控制。
1. GHS分类:
- 皮肤刺激(类别2)
- 眼刺激(类别2A)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2. 安全术语:
- S26: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 S37/39: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37: 戴适当手套。
3. 风险术语:
- R36/37/38: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 食入:若吞食,切勿催吐,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使用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避免产生粉尘,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
-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化学品进入地面、下水道和水体。
- 清理方法:用湿的刷子或真空吸尘器清理溢出物,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处理容器中。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 储存条件: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8. 废弃处置:
- 产品及其容器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9. 个体防护装备:
- 呼吸系统防护:在高浓度暴露时佩戴防毒面具。
- 手防护:佩戴耐化学品手套。
-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或面罩。
10. 理化特性:
- 外观:白色或灰黄色晶体状粉末。
- 密度:1.5±0.1 g/cm³。
- 沸点:235.8±40.0 °C at 760 mmHg。
- 熔点:100-103 °C(lit.)。
- 闪点:96.4±27.3 °C。
上一篇:N-(叔丁氧羰基)-D-精氨酸盐酸盐单水合物下一篇:辛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