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苯基-9H-咔唑-3-硼酸哪醇酯
发布时间:2025-08-09

基本结构与性质
1. 分子式: C₂₁H₁₈BNO₂
2. 分子量: 约327.2 g/mol
3. 外观: 通常为固体或粉末形式,具体形态取决于纯度和结晶条件。
4. 溶解性: 该化合物在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醚、甲苯等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但在水和醇类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
官能团及其影响
1. 咔唑基团:
- 刚性平面结构: 咔唑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这使得整个分子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
- 富电子性: 咔唑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2. 苯基(Ph):
- 共轭效应: 苯基与咔唑通过σ键连接,增加了分子的共轭体系,影响其电子分布和光谱性质。
- 空间位阻: 苯基的存在可能对分子的反应位点产生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
3. 硼酸酯基团(PinB):
- 反应活性: 硼酸酯基团是Suzuki偶联反应中常用的反应官能团,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 耐氧化性: 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相对稳定,但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
- 亲核试剂: 可作为亲核试剂参与多种有机反应。
热稳定性与光稳定性
1. 热稳定性: 该化合物在一般环境温度下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具体的分解温度需要通过TGA(热重分析)等实验手段测定。
2. 光稳定性: 咔唑基团对光有一定的敏感性,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可能导致光化学反应,因此应在避光条件下储存。
化学反应性
1. 亲电取代反应: 由于咔唑环的富电子性,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硝化、溴化等。
2.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 硼酸酯基团可以与卤代芳烃或烯烃在钯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偶联反应,形成联苯或联烯结构。
3. 氧化反应: 硼酸酯基团可以被过氧化物或其它氧化剂氧化,生成相应的醇或醌类化合物。
光谱性质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由于共轭体系的存在,该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有特征吸收峰,具体位置可以通过UV-Vis光谱仪测定。
2. 荧光光谱: 咔唑基团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因此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会发出荧光,具体发射波长和强度可以通过荧光光谱仪测定。
其他性质
1. 酸碱性: 该化合物整体上显中性,但硼酸酯基团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2. 毒性: 通常这类化合物在低浓度下毒性较低,但具体毒性需通过生物实验评估。
应用前景
1. 有机合成中间体: 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和材料。
2. 光电材料: 咔唑基团的良好光电性能使其在有机光电材料中有潜在应用,如OLED显示材料。
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环境: 建议在通风橱内操作,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2. 储存条件: 应储存在干燥、避光、低温的环境中,远离氧化剂和酸性物质。
1. 基本信息
- 化学名称:9-苯基-9H-咔唑-3-硼酸哪醇酯(9-Phenyl-3-(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9H-carbazole)。
- CAS号:1126522-69-7。
- 密度:1.11 g/mL。
- 熔点:162.0 to 166.0 °C。
- 沸点:478.3±27.0 °C(预测值)。
- 闪点:243.084°C。
- 外观:白色至灰白色固体。
2. 安全信息
- GHS分类: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急性经皮毒性类别 4;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 2B;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3(呼吸道刺激、感官刺激或特定靶器官麻醉作用);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3(呼吸道过敏作用、皮肤过敏作用)。
- 急救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避免吸入其粉尘或蒸气,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使用时应戴好防护手套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和处理后,应遵守相关安全规程进行处理和储存。
3. 制备方法
- 9-苯基-9H-咔唑-3-硼酸哪醇酯的制备通常通过反应9-苯基-9H-咔唑-3-硼酸酯和醇酯反应得到。该反应可以在一定的溶剂和温度条件下进行。
一、物理性质评估
# 1. 外观与感官检查
- 颜色与透明度:PCBA应呈现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固体,任何显著的颜色偏差可能指示杂质存在或降解。通过视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这一标准。例如,使用标准化的光源和背景进行比较,确保评估的一致性。
- 结晶形态:其晶体结构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团聚或不规则形态。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其晶体形态,确认是否为均一的针状或块状结构。
- 熔点测定:PCBA具有特定的熔点范围(通常在200°C至250°C之间),精确测量熔点可以作为纯度的一个间接指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进行准确测定。
# 2. 光谱特征分析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CBA在紫外区域应有特征性的吸收峰,这反映了其共轭体系的特性。通过记录吸收光谱,并与标准谱图对比,可以评估样品的纯度和结构完整性。
- 荧光发射光谱:PCBA在受激发光下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这是其重要的光电性质之一。测量其荧光量子产率及发射峰的位置,有助于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能。
- 核磁共振波谱:利用NMR波谱(包括氢谱和碳谱)可以获取关于PCBA分子结构的详细信息,如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等,从而验证其结构并检测潜在的杂质。
# 3. 纯度与杂质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通过HPLC分析,不仅可以确定PCBA的纯度,还能有效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微量杂质。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优化分离条件以获得最佳分辨率。
- 质谱分析:采用质谱技术(如ESI-MS或MALDI-TOF MS)可以直接获得PCBA的分子量信息,同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杂质分子。高分辨率质谱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质量测量。
- 元素分析:通过CHN元素分析仪测定碳、氢、氮的比例,确保样品的组成与理论值相符,排除无机杂质的可能。
二、化学稳定性考察
# 1. 抗氧化性能
- 氧化诱导时间:采用差热分析法测量PCBA在高温下的氧化稳定性,即氧化诱导时间(OIT)。较长的OIT值表明更好的抗氧化能力,适合长期储存和应用。
- 自由基捕捉能力: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检测PCBA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这对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 抗氧化剂添加测试:向PCBA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评估其对材料稳定性的影响,以优化储存条件。
# 2. 热稳定性
- 热重分析:TGA用于评估PCBA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的质量变化,从而确定其热分解温度。高热稳定性对于加工和应用至关重要。
- 长期热老化试验:将PCBA样品置于加速老化环境中(如高温、高湿),定期检测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以预测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 热循环测试:模拟重复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评估PCBA的结构稳定性和性能变化,确保其在周期性负载下的可靠性。
# 3. 光稳定性
- 紫外光照射实验: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监测PCBA的光降解程度,包括颜色变化、光谱特性的改变等。
- 光量子效率:测量在不同波长光照下的光量子效率,以评估其光响应性和稳定性。高效率和低衰减率是优良光敏材料的标志。
- 滤光片保护效果:使用特定波长的滤光片对PCBA进行保护,比较有无滤光片条件下的稳定性差异,探索有效的光防护措施。
三、应用性能测试
# 1. 电子性能
- 导电性测试:测量PCBA薄膜或器件的电导率,评估其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潜力。高导电性是实现快速电荷传输的关键。
- 载流子迁移率:通过场效应晶体管(FET)配置测量PCBA的空穴和电子迁移率,这对于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
- 电化学稳定性:在循环伏安法(CV)测试中,评估PCBA在反复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稳定性,这对于超级电容器等能量存储设备尤为重要。
# 2. 光电性能
- 光伏效应:制作基于PCBA的太阳能电池原型,测量其光电转换效率(PCE),包括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Jsc)和填充因子(FF)。
- 发光二极管性能:将PCBA用作LED的发光层,评估其亮度、色纯度和能效。高效的LED显示和照明应用需要高亮度和低能耗的材料。
- 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PCBA在强光场下的非线性响应,如二次谐波生成(SHG),这对于光子学和激光技术有重要意义。
# 3. 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
- 细胞毒性评估:通过MTT比色法等体外实验,评估PCBA对不同类型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确保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安全应用。
- 动物模型研究:在小鼠或大鼠模型中进行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收集药代动力学数据,评估其在活体内的行为。
-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PCBA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途径和速率,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推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N-(2-甲氧乙基)丙胺下一篇:1,6-双氰基胍基己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