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环氧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发布时间:2025-08-10

GHS分类(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
1. 健康危害类别:可能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物(类别2)。
2. 物理危害:无特定类别。
3. 环境危害:可能对水生生物有害(类别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就医。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罩。
- S45: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时,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风险术语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和吞食有害。
- R36/38: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
- R51/53: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可能导致长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必要就医。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及时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并立即就医。
消防措施
- 灭火剂选择: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
- 特殊风险:燃烧可能产生刺激性或有毒烟雾。
- 防护装备: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和全身防护服。
-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避免让水流直接冲击泄漏物。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防化服、防化手套和自给式呼吸器。
-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到土壤、水体或排水系统。
- 清理方法:小心扫起并转移到合适的废物处理容器中,确保完全清理干净并避免扬尘。
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根据当地法规,将废弃物交由合格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 注意事项:避免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
安全数据表(SDS)
安全数据表应包含以下内容:
- 产品信息:包括化学名称、CAS号、危险性概述。
- 成分/组成信息:列出所有成分及其比例。
- 危险性描述:详细描述健康、环境和物理危害。
- 急救措施:详细说明急救步骤。
- 消防措施:提供灭火方法和特殊风险说明。
- 泄漏应急处理:提供详细的清理步骤和个人防护要求。
- 操作和储存:提供安全的操作条件和储存要求。
-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推荐的个人防护装备。
- 理化性质:包括外观、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等。
- 稳定性和反应性:描述物质的稳定性和可能的危险反应。
- 毒理学信息:提供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
- 生态学信息:提供对环境影响的数据。
- 废弃处置:提供废弃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 运输信息:提供运输规定和要求。
- 法规信息:列出适用的法规和标准。
1. 分子结构:
- EPI的分子式为C13H9NO4。
- 它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存在对映异构体。
- 分子中包含一个环氧基团和一个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
2. 物理性质:
- 外观: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固体。
- 熔点:大约在100-110°C之间,但具体值可能会因纯度和测量条件而有所不同。
- 溶解性:在常见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但在水和醇类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
3. 化学性质:
- 环氧基团的反应性:
- 环氧基团是一个高反应性的官能团,容易与亲核试剂(如胺类、醇类、硫醇类等)发生开环反应。
- 与酸、碱反应时,环氧基团也会被打开,生成相应的羟基化合物。
- 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的稳定性:
- 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相对稳定,不易参与一般的化学反应。
- 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和胺。
- 手性碳原子的光学活性:
- (S)-EPI具有光学活性,能够使偏振光发生旋转。
- 在手性合成和不对称催化中有重要应用。
4. 光谱特性:
- 红外光谱(IR):
- 显示特征吸收峰,如环氧基团的伸缩振动(约900-950 cm^-1)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的特征吸收(约1700-1750 cm^-1)。
- 核磁共振(NMR):
- 在氢谱(^1H NMR)中,可以观察到环氧基团的质子信号以及苯环和手性碳原子上的质子信号。
- 在碳谱(^13C NMR)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碳原子的信号,包括环氧基团的碳原子和苯环上的碳原子。
- 质谱(MS):
- 质谱分析可以确定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帮助确认分子结构和纯度。
5. 热稳定性:
- 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分解,产生小分子气体(如CO2)和其它降解产物。
- 具体的热分解温度和机理需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方法进行测定。
6. 安全性:
- 操作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建议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操作。
- 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中,远离氧化剂和强酸强碱。
(S)-N-环氧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质量指标包括多个方面,以确保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详细的质量指标分析:
# 1. 物理性质
- 外观: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固体,无肉眼可见杂质。
- 熔点:具有特定的熔点范围,例如80-90℃(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来源而异)。
- 旋光性:作为光学活性化合物,其比旋光度应符合标准,如[α]^25_D +XX° (具体数值需根据产品规格确定)。
# 2. 化学纯度
-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样品中主成分的含量应≥99.0%。
- 杂质控制:严格控制相关杂质的含量,例如有关物质的总和应≤0.5%。
- 溶剂残留:应检测并控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如乙醇、乙酸乙酯等,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 3. 生物学指标
- 微生物限度:需进行微生物污染测试,确保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符合药典规定。
- 内毒素测试:对于注射级产品,需进行内毒素检测,确保其含量低于规定的限量。
# 4. 稳定性
- 加速稳定性:在规定的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观察样品的稳定性变化,要求无明显降解。
- 长期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通常为24个月,确保产品质量在有效期内稳定。
# 5. 安全性和环境指标
- 重金属含量:严格控制重金属杂质的含量,如铅、汞、砷等,总和应≤10 ppm。
- 毒性测试:进行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致突变性等安全性评价,确保产品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上一篇:1-[4-(三氟甲基)苯基]丙醇下一篇:苯氧基乙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