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溴-2-(三氟甲氧基)苯胺
发布时间:2025-08-10

1. 物理性质
- 外观: 通常是淡黄色固体或油状液体,具体形态可能取决于纯度和储存条件。
- 沸点: 约在209°C左右(不同文献有轻微差异)。
- 闪点: 高于230°F(约110°C),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 密度: 约为1.693 g/mL,属于较重的有机化合物。
- 溶解性: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
2. 化学性质
- 反应性: 由于含有氨基(-NH2)和溴原子(Br),该化合物可以进行多种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例如,氨基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而溴原子可以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被其他基团取代。
- 酸碱性: 由于含有氨基,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碱性,可以与酸反应形成盐。
- 氧化还原性: 溴原子的存在使得该化合物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溴原子可以被还原剂还原,脱去溴离子。
3. 安全信息
- 刺激性: 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应避免接触。
- 毒性: 具有中等毒性,吸入或摄入后对身体有害,需谨慎处理。
- 储存条件: 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光照和高温。
GHS分类
- 急性毒性:经口 (类别3)。
- 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
- 眼刺激:类别2B。
- 急性的水体毒性:类别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 R24/25:有累积效应的危险品。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7/39:使用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吸入: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 食入: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本品不易燃,但着火时需采用适当灭火剂灭火。
- 特殊风险:无显著火灾危险。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避免扬尘,小心扫起,逐步运送到处理场所。
- 环境保护: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或排水系统。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交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处置。
安全数据表
- 储存条件: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阴凉、通风良好处,远离火种、热源。
-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1. 纯度
- 定义:产品中主要成分的占比。
- 标准:通常要求≥98%。
-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
2. 水分含量
- 定义:产品中水的含量。
- 标准:一般要求≤0.5%。
- 检测方法:卡尔费休滴定法(Karl Fischer Titration)。
3. 重金属含量
- 定义:产品中铅、汞、镉等重金属的总含量。
- 标准:一般要求≤10 ppm。
-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4. 其他杂质
- 定义:产品中除主要成分和水分外的其他物质含量。
- 标准:根据具体应用不同,一般要求总杂质含量≤0.5%。
-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
5. 物理性质
- 密度:产品的密度,单位为g/cm³。
- 熔点:产品的熔点,单位为°C。
- 沸点:产品的沸点,单位为°C。
- 折射率:产品的折射率。
- 检测方法:密度计、熔点仪、沸点仪、折光仪。
6. 化学性质
- 分子量:产品的分子量,单位为g/mol。
- 分子式:产品的分子式。
- 结构式:产品的具体化学结构。
- 检测方法:质谱分析(MS)、核磁共振波谱(NMR)。
7. 安全性
- 毒性:对实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LD50),单位为mg/kg。
- 刺激性:对皮肤、眼睛的刺激性等级。
- 检测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睛刺激试验。
上一篇:2-脱氧-2-溴尿苷下一篇:2-(丙烯基硫代)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