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氧基乙酸甲酯
发布时间:2025-08-11

1. 基本理化性质
- 外观与物理状态:2-甲氧基乙酸甲酯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密度:其密度为0.997 g/cm³。
- 沸点:沸点为131℃,这意味着它在较高温度下会蒸发。
- 闪点:闪点为34.1℃,表示其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
-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微溶于水。
2. 分子结构
- 化学式:C₄H₈O₃。
- 分子量:104.10 g/mol。
- 折射率:1.396(20℃)。
3. 化学反应活性
- 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其结构中的酯基单元,2-甲氧基乙酸甲酯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
- 缩合反应:可以与甲醇钠等试剂进行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 水解反应:作为酯类化合物,它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酸。
4. 安全信息
- 易燃性:2-甲氧基乙酸甲酯是易燃物质,应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
- 储存注意事项:应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5. 应用
- 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维生素B6等药物。
- 有机合成: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参与多种有机反应。
一、GHS分类(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1. 健康危害:类别2。
2. 物理危害:无特定类别。
二、安全术语
1. 远离火源:S16 - 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2. 禁止排入下水道:S29 - Do not empty into drains.
3. 预防静电:S33 -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static discharges.
三、风险术语
1. 易燃:R10 - Flammable.
四、急救措施
1.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2. 食入: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并就医。
3.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并就医。
4.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五、消防措施
1. 灭火方法:使用砂土、水泥、雾状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灭火。
2. 灭火注意事项: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避免产生静电火花。
六、泄漏应急处理
1. 个人防护: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2. 隔离与疏散: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3. 清理方法: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七、废弃处置
1.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2.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确保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八、安全数据表(MSDS)
1. 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丙酮,微溶于水。沸点131℃,闪点34.1℃。
2.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3. 储存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4. 运输信息:运输时所用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1. 物理化学性质
-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 密度:0.997 g/cm³(20°C)。
- 沸点:131°C。
- 闪点:34.1°C(闭杯)。
- 折射率:1.396(20°C)。
-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丙酮,微溶于水。
2. 安全信息
- 防护措施:远离火源,禁止吸烟,对静电采取预防措施。
- 风险术语:易燃。
- 危险品运输编号:UN 3272 3/PG 3。
3. 储存运输
- 储存条件:密封于阴凉处保存。
- 包装:镀锌铁桶包装。
4. 用途
-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的合成,如周效磺胺、维生素B6等。
5. 制法
- 反应原料:氯乙酸甲酯和甲醇钠在甲醇中进行甲氧基化反应。
- 提纯方法:经过滤分离盐分,蒸馏脱溶剂,然后在减压下精馏得成品。
上一篇:2-溴-5-环丙基吡啶下一篇:硫链丝菌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