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溴苯并菲
发布时间:2025-08-13

物理性质
1. 外观: 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颜色可能为浅黄色或白色。
2. 熔点: 约70-80°C(具体数值可能会因纯度和测试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3. 沸点: 较高,一般在260-270°C左右。
4. 溶解性: 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二氯甲烷、氯仿等,但在水里的溶解度较低。
5. 密度: 约1.4 g/cm³(具体数值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化学性质
1. 亲核取代反应:
- 卤素取代反应: 由于溴是较好的离去基团,2-溴苯并菲可以参与多种亲核取代反应。例如,它可以与氨或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衍生物。
- 氰化反应: 在氰化试剂作用下,可以引入氰基(CN),形成相应的氰化物。
2. 氧化还原反应:
- 还原反应: 溴原子可以被还原剂(如氢气、锌粉等)还原成氢原子,生成苯并菲(benzophenone)。
- 氧化反应: 羰基(C=O)可以被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进一步氧化成羧酸。
3. 加成反应:
- 羰基(C=O)双键可以与氢化铝锂(LiAlH₄)等还原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4. 光化学反应:
- 在紫外线照射下,羰基化合物可能会发生光解反应,产生自由基或其他活性物质。
5. 配位化学:
- 羰基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例如,它可以与Lewis酸(如AlCl₃、BF₃等)形成稳定的加合物。
应用
1. 有机合成中间体: 2-溴苯并菲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中间体,通过各种反应可以制备其他复杂有机化合物。
2. 药物合成: 在一些药物合成中,2-溴苯并菲作为起始原料或中间体使用,特别是在合成含有苯并菲结构的药物时。
安全注意事项
1. 毒性: 2-溴苯并菲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皮肤接触或吞食都可能有害。
2. 处理和储存: 应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和强酸接触。储存时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1. GHS分类:
- 2-溴苯并菲可能被归类为具有皮肤腐蚀/刺激和严重眼损伤/眼睛刺激性的物质。具体分类可能因地区和法规而异,但通常会有相应的警告标签来指示其潜在危害。
2. 安全术语:
-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40: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 R66: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 R67: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 R68:可能有不可逆后果的危险。
- R50/53: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 食入: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5. 消防措施:
- 合适的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 特殊危险性: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 紧急措施: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 环保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
-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处置。
7. 废弃处置:
-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了化学品的理化特性、燃爆性能、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对于2-溴苯并菲,SDS会详细列出上述各方面的信息,以指导用户安全使用和处理该化学品。
2-溴苯并菲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纯度、熔点、沸点、密度、水分含量、挥发性杂质、不溶物、重金属含量以及储存稳定性。以下是详细的质量指标分析:
1. 外观:
- 颜色与形态:2-溴苯并菲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肉眼可见的杂质。
- 晶型:其晶型应符合药典或相关标准规定,以确保其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一致。
2. 纯度:
- 高效液相色谱(HPLC):采用HPLC法测定,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2-溴苯并菲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不低于98.5%。
- 薄层色谱(TLC):样品溶液在TLC板上应显示单一斑点,Rf值应与对照品一致。
3. 物理常数:
- 熔点:2-溴苯并菲的熔点应在145-147°C之间,熔点范围不超过2°C。
- 沸点:在标准压力下的沸点应在300°C以上,确保其在常规操作条件下稳定。
- 密度:密度约为1.5 g/cm³,但具体数值可能因温度和测量方法而异。
4. 水分含量:
- 卡尔费休法:水分含量应低于0.5%,过多的水分可能导致产品降解和性能变化。
- 干燥失重法:样品在105°C干燥至恒重,失重应小于0.5%。
5. 杂质控制:
- 有机杂质:总有机杂质含量应低于0.5%,主要有机杂质如甲苯、二氯甲烷等残留溶剂应单独控制。
- 无机杂质: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等离子含量应低于药典规定的限量。
6. 重金属含量:
- 限度测试:重金属总含量不得超过20 ppm,铅含量不得超过5 ppm,镉含量不得超过0.5 ppm。
7. 储存稳定性:
- 加速试验:在40°C±2°C、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保存6个月,各项检测指标应无明显变化。
- 长期试验:在常温下保存24个月,每6个月检测一次,各项指标应符合规定。
上一篇:[13',4'-二氟[1,1'-二苯基]-2-胺下一篇:1-萘酚-2-磺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