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液体培养基
发布时间:2025-08-13

一、成分
- 蛋白胨:提供氮源,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硫酸镁:提供必需的离子,支持细菌的代谢活动。
- 磷酸氢二钾:同样作为离子来源,维持培养基的缓冲能力。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抑制非绿脓杆菌的细菌。
- 萘啶酮酸:选择性抑菌剂,用于提高对绿脓假单胞菌的选择性。
二、用途
- 增菌培养:主要用于绿脓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增菌培养。
- 检测与鉴定:也可用于微生态活菌制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检测。
三、制备方法
- 配方:每升培养基包含20.0g蛋白胨、0.3g硫酸镁、0.3g磷酸氢二钾、0.3g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以及0.015g萘啶酮酸。
- 配制过程:将上述成分按比例混合,加热溶解于适量的纯化水中,分装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通常为121℃,持续1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备用。
四、作用
- 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组合,NAC液体培养基能够选择性地促进绿脓假单胞菌的生长,同时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 微生物研究与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食品卫生检验、水质检测等领域,用于绿脓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计数。
- 质量控制:在生产实践中,NAC液体培养基也用于质控菌株的培养,以验证培养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GHS 分类
1. 健康危害类别:无特定危害。
2. 物理危害符号:无。
安全术语
1. S1: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2. S24: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4.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5. S39: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风险术语
1. R22:吞咽有害。
2. R38:刺激皮肤。
3. R41:对眼睛有严重损害的风险。
4. R51/53: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影响。
急救措施
1.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2.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3.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喝牛奶或蛋清以缓解症状。立即就医。
消防措施
1. 灭火方法:本品不易燃,但周围环境应配备适当灭火设施以防意外火灾。
2. 特殊风险:无特定风险。
3. 保护设备: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和适当的防护服。
泄漏应急处理
1.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
2. 环境清理:小心收集泄漏物,避免扩散。将地面清扫干净,并把清扫物放入合适的废物容器中。如果泄漏量大,需通报环保部门处理。
废弃处置
1. 产品:应根据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2. 容器: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回收或处置。
安全数据表(SDS)
1. 紧急概要:包含上述提到的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和废弃处置信息。
2. 危害辨识:详细列出所有潜在危害及防范措施。
3. 成分构成:列明所有成分及其浓度。
4. 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外观、气味、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等。
5. 稳定性与反应性:说明物质的稳定性和可能的化学反应。
6. 毒理学资料:提供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
7. 生态学资料:说明对环境的影响及降解情况。
8. 运输信息:包括UN编号和运输规定。
9. 法规信息:列出适用的法规和标准。
1. 促生长能力
- 铜绿假单胞菌:在30~35℃条件下培养18小时,应达到良好生长。
- 蛋白胨含量:提供氮源,每升含20.0g。
2. 抑制能力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0~35℃条件下培养24小时,应无生长。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释放细胞中的氮和磷而抑制非脓杆菌的细菌,每升含0.3g。
3. 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 质控菌株及编号:如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 培养条件和结果:在30~35℃培养18至24小时,观察生长情况,如浑浊度和特征性表现。
4. pH值
- 最终pH:应在7.5±0.1的范围内。
5. 配方成分
- 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提供必需离子,每升各含0.3g。
- 萘啶酮酸:选择性抑菌剂,每升含0.015g。
6. 储存和保质期
- 储存条件:避光、干燥处保存,用后立即旋紧瓶盖。
- 保质期:通常为三年,实际以产品标签为准。
上一篇:3,5-二叔丁基苯甲酸甲酯下一篇:3-氨基-5-溴-2-甲基苯甲酸甲酯